首頁整體產經產業前瞻研析

韓國創新創業網絡形成之關鍵政策

免費
字數 2326
頁數 5
出版作者 李佳儒
出版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24/10/29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產業前瞻研析
瀏覽次數 362
評價分數 3人評價/4.7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韓國短短十年內從Standup階段過渡到Scaleup階段(現接近Star生態系),並成為外商積極投資的目的地。本文將從創新創業網絡形成的角度,探討韓國中小企業暨新創事業部、首爾特別市廳下相關舉措,如創新創業育成計畫(Tech Incubator Program for startup Korea,簡稱TIPS)、韓國新創挑戰賽(K-Startup Grand Challenge,簡稱KSGC)與首爾新創企業整合平台Startup Plus。

 

前言、驅動韓國創新創業生態朝規模化發展之關鍵政策

根據Mind the Bridge現今韓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規模化新創數量超過1,198家,生態系統處於Scaleup階段,且即將進入Star階段(1,200家)。支持創新創業生態快速發展之關鍵政策類別可劃分為:中小企業暨新創事業部、首爾特別廳的創新創業網絡形成、法規調適,以及科學技術情報通訊部之下一波科技創新投資(如圖1)。將聚焦創新創業網絡形成的具體作法。

 

資料來源:參考自 Mind Bridge(2023),Building Startup Ecosystem Stars,本研究繪製。

圖1  韓國創新創業發展關鍵政策

 

一、中小企業暨新創事業部:TIPS計畫

TIPS計畫成立於2013年,旨在扭轉政府端零星且效益不佳,且無法識別潛力新創之問題,仿照以色列科技育成計畫所設立。新創僅憑技術創業無需承擔失敗負擔,提案夥伴依照商業計畫書評估是否投資並向管理機構推薦,管理機構檢視合約適當性並交由專業機構根據技術性、商業性與加分項進行整體評估,最終中小企業暨新創部考量綜合評分與申請預算規模,決定最終選定與否、補助期間以及金額。自2013年16家到2023年底共支持2,854家新創企業,多數在成立之初就獲得計畫支持,領域範圍也相當多元。從成果來看,帶動民間與外商投資、創造就業、成功出場(19家IPO、73家M&A),且全體企業5-7年存活率遠優於全球。

從評選機制來探討TIPS計畫之所以能有良好績效的可能原因:1.政府端管理機構篩選出具成熟育成經驗的提案夥伴(如創投/加速器/育成機構並非僅學者/專家),且透過每年重新評選過去具良好績效的提案夥伴將獲得更多推薦權。2.官網透明公開提案夥伴過去經驗/資訊,新創可直接透過TIPS系統自由向提案夥伴提案,這讓新創更容易找到合適的提案夥伴並建立信任感。3.未設限領域範圍也促進多樣化,除了如半導體、元宇宙與生醫等優勢領域外,也接納各種可能,例如太空。4.獲選新創將入駐育成中心,受育成機構/提案夥伴輔導,且彈性機制下,不強迫定期報告,補助金的給予是依照所釋出的資訊。5.計畫結束後會根據新創事業化表現給予追加,衡量的內容涵蓋併購、IPO、銷售額、出口額、後續招商以及創造就業。6.TIPS計畫架構逐步調整以適應科技創新發展與創新創業發展之需求。

 

資料來源:參考自TIPS計畫官網,本研究繪製。

圖2  TIPS計畫運作模式與成果

 

二、中小企業暨新創事業部:KSGC計畫

KSGC計畫,成立於2016年,旨在落實樸瑾惠政府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 Initiative)願景,利用創造力並以科技與資通訊技術,促進產業整合再加上文化力量,打破既有的邊界。推行至今吸引許多優秀海外新創至韓國發展,促進多樣化生態形成。從成果面來看,申請的團隊所來自的國家多元,且部分至韓國設立公司之海外新創並非只是曇花一現,至2024年仍有經營團隊仍有6成,為韓國創新創業生態帶來多樣化價值,並為企業挹注創新DNA。

計畫運作模式與特色來看,挖掘優秀海外項目的國外創業者並吸引至韓國發展,所支持的對象成立時間不超過7年、創辦人需外國籍,且有意進軍韓國市場的新創企業/團隊。除了設立公司相關協助外,KSGC更提供在韓生活的生活費與精通韓文/英文的實習生解決生活問題,並透過加速器培訓計畫交流連結大型企業、其他新創企業、相關設備與商業化資金等,以支持海外新創至韓國發展。衡量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新創與大型企業財團是否形成開放式創新合作、在韓國建立獨資/合資公司、韓國創造商業成果(投資、銷售等)。

此外,為精進計畫之成效,透過檢視與目標間差異、調查可能原因並逐步調整,進而促進創新創業生態多樣化,例如針對未達原設定團隊數量原因進行調查,後因應原因建構全球創業中心,作為統籌入駐窗口並作為連接外國創業者的創業社群中心。此外,針對計畫短期創業競賽性質過於強烈,計畫結束後對國際新創支援有限之問題,未來也將提供具優異表現之新創延續性支持。

 

資料來源:參考自: National Assembly Budget Office(2024), Evaluation of Policies and Projects for Attracting Professional and Skilled Foreign Workers,本研究繪製 。

圖3  KSGC計畫成果

 

三、首爾市政府下首爾產業振興院(SBA):Startup Plus

2022年首爾市政府下首爾產業振興院(SBA)推出首爾新創企業整合平台Startup Plus,旨在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成員提供所需資訊,透過數據累積挖掘需求並媒合,未來更計劃引入AI和大數據,為新創量身定制創業支持計畫,進而擴大用戶選擇機會與便利性,並為海外創業者提供,以改善全球可及性。

Startup Plus具有生態網絡整合與資訊公開透明特質,新創企業可查詢並申請政府創業支持項目,並透過尋找投資者功能獲得投資機會。投資者查看新創投資狀況及技術儲備,從而評估成長潛力並發掘優秀新創。對於創業支持機構而言,則可以在線上實現從申請接收、評估到管理的一站式服務。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圓形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名片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資料來源:參考自Startup Plus 平台網站,https://www.startup-plus.kr/ /、 https://www.mk.co.kr/news/business/10556707,本研究繪製。

圖4  首爾新創企業整合平台Startup Plus

 

四、小結

韓國創新創業生態在短短十年內迅速發展,現已成為外商積極投資的目的地。綜整上述,韓國創新創業網絡形成的做法,可歸納出以下幾點重要內涵,包括:1.具備多元利害關係人:海外新創、跨國企業促成多樣性,為大型企業財閥挹注創新DNA。2.支持多元領域:不設限領域接納任何創新可能,但透過具商業敏銳度的創投、加速器與育成機構早期識別技術商業化之潛力。3.好的績效獲得更多的反饋機制:根據新創事業化表現給予追加、給予良好績效的創投、加速器與育成機構更多推薦權。4.建立信任:透過資訊公開與績效透明化促進生態網絡中的利害關係人形成網絡。5.逐步建立與調整機制而非一次到位:檢視缺口與效益不佳的問題並逐步改善。

上一篇科技法律透析第36卷第04期-...
下一篇2024年產業技術發展政策工具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