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目前有兩極化的現象,且同時發生:一、積極走出去,努力與他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s, 簡稱FTA),釋出對他國有利經濟條件鬆綁,同時也為其國內產業爭取外銷他國優惠;二、建立貿易壁壘或創造貿易談判條件,利用自身優勢,對價格競爭力較強的弱勢國課徵反傾銷稅或反補貼稅,藉以保護其國內產業或換取為其他產業談判籌碼。雖現象矛盾,但論及目前貿易全球化程度,不論在先進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皆是一致地成長,全球化程度越高,就會創造出更多的貿易法規與標準。FTA協助開放對外貿易,而保護主義則出現在表現疲弱的產業或欲提振內需的國家。公平的稅則總是好的,但歐盟的反傾銷程序不一定會帶來公平的稅則。一旦競爭對手中箭,在一旁的替代競爭者是否能從中獲利,或者脣亡齒寒,即是本文探討我國對於歐盟課中國大陸扣件產品反傾銷稅之影響的重點。
前言
保護主義盛行 歐盟扣件產業成立EDFA
歐盟與亞洲扣件貿易概況
小結
圖1 歐盟27國扣件自非歐洲國家進口比例
表1 歐盟扣件自亞洲採購量一覽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