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整體產經整體產業研究

新常態下日本智慧零售領域之創新科技應用與服務

免費
字數 4479
頁數 6
出版作者 洪尉淳
出版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21/06/17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整體產業研究
瀏覽次數 1449
評價分數 9人評價/4.8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全球人民的日常生活型態。日本為因應疫後「新常態」出現,並持續追求達到「超智慧社會」(Society 5.0)目標,政府與產業界積極發展新興科技如機器人、感測器、AI、大數據等創新應用模式,以此提供民眾創新服務。本文將以智慧零售領域為例,討論日本在該領域的數位科技創新應用與服務布局。
 

一、新常態激發創新科技應用以轉變服務與營運模式

在疫情發生前,日本各產業領域的數位化速度都相對緩慢,但疫情加速了數位化進程,激發產業運用新興科技向民眾提供創新服務,或是轉變營運模式(新能源產業技術總合開發機構技術戰略研究中心,2020)。最大重點在於「符合疫後新常態需要」:避免三密,包括密閉空間、人群密集、密切接觸;解決既有人力不足或勞務過重;更重要的是希望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

對民眾的創新服務包括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的服務。虛擬空間服務是指將以往的「面對面」服務改為「線上提供服務」,例如線上銷售服務、數位貨幣、數位印章與契約、線上教學等。而實體空間服務,則是在實體空間中活用線上溝通與機器人等,以新的方式提供既有服務,可用在照護、物理治療、餐飲、住宿、運動等領域,甚至可演變為「不需人與人接觸」的服務。

至於轉變營運模式,則是指產業加快轉變為「數據驅動型」產業,「活用數據資料」變成最重要的營運基礎,再搭配AI、模擬與實體科技,包括數位分身、自動駕駛、無人機、或非接觸性生產技術等,形成「虛實整合」。不論是製造業與服務業,都可結合虛擬空間的數據運算,與實體空間的感測器及新興科技裝置,提高營運效率,也可提供民眾更準確有效的服務。
 

二、智慧零售領域之創新科技應用、服務與營運模式

已有許多日本業者因應新常態而推出創新技術應用、向民眾提供創新服務。為了讓其他業者與民眾也能理解、應用這些科技應用與服務,日本內閣府(2020)於去年10月9日將這些技術與服務統整成《新技術清單》,公開提供各界參考。清單內含375項創新應用,涵蓋6大應用情境:日常生活(包含零售)在內、健康與醫療、娛樂與活動、交通、職場與學校、以及其他應用等。本文觀察,在《新技術清單》中與「智慧零售」相關的創新,同時涵蓋了實體與虛擬空間的創新服務,以及零售業的虛實整合創新營運模式。以下將討論《新技術清單》中智慧零售相關的創新技術與服務內容。

(一)虛擬空間的技術應用與服務創新:虛擬接待與虛擬體驗服務

虛擬空間的技術應用與服務創新,主要是「提供虛擬服務、或讓消費者有實際到店消費的感受」(如表1)。以大日本印刷(Dai Nippon Printing, DNP)株式會社的「虛擬接待」與「虛擬體驗」服務為例(註1),其與株式會社Kidsplate合作,以虛擬人物(Avatar)、VR等技術,讓操作人員可在遠端運用VR眼鏡與操作裝置,連結實體商店擺設之電子螢幕上的虛擬人物,招呼消費者。操作人員可在自己家中或是其他地方操作。如此可避免直接接觸、也解決業界人手不足等課題。另外,大日本印刷也以3D即時動畫技術,為房屋銷售業者開發VR虛擬展示空間,消費者除了可在實體現場中,運用頭戴式VR眼鏡體驗房屋狀況之外,也可以在遠端透過網路連線,由業者操作該虛擬展示空間,為消費者在線上展示房屋狀況。

株式會社EBILAB則協助三重縣伊勢市「 (ebiya)商店」打造「3D虛擬商店」,消費者可參觀虛擬商店,並且點擊商品觀看介紹、再透過線上購物下單(註2)。另外,消費者也能與商店預約「線上參觀」,在約定時間即可與店員視訊通話,由店員帶領消費者逛商店。

表1  《新技術清單》內智慧零售相關之虛擬空間技術應用與服務創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內閣府(2020)
 

(二)實體空間的技術應用與服務創新:數位化與機器人應用

在實體空間中的技術應用與服務創新做法,主要是在實體零售空間中提高數位化程度,如智慧推車、數位收據(載具)、行動支付、以及各種服務型機器人等(如表2)。希望藉此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也減少三密、協助業者解決勞動人力不足課題。

就實體零售空間的數位化而言,株式會社Retail AI開發「智慧購物推車與自動支付系統」(註3),在購物推車上安裝顯示器與掃碼裝置。消費者購物時,以超市會員預付卡刷卡推車,接著即可自行拿取商品、掃描條碼後放入車內。顯示器可即時顯示購入商品與價格清單,並可依據所購商品即時推播促銷或其他訊息。推車上也有感測器,可以偵測未掃描即被放入車內的商品,提醒消費者掃碼。最後要結帳時,消費者只需推車經過「結帳區」,設置在結帳區的感測器會連結超市會員預付卡系統、直接扣款,就能加快結帳速度、減少排隊群聚。目前此技術已在日本TRIAL超市與其他企業超市進行實證計畫、甚至實際應用。

機器人的創新應用,包含在零售空間中使用清掃、庫存管理、導覽機器人、遠端操作機器人等。在《新技術清單中》,Telexistence株式會社開發「分身機器人」(註4),操作者可在遠端連結「分身機器人」,藉由VR技術看到機器人所在環境,再遠端操控機器人進行各項作業。例如在便利商店中,業者可派人遠端操作機器人,補足架上貨物、或是在冷藏櫃後補貨各種飲料。如此可以解決偏遠地區商店的人力招募困難、工作分量重而難以負荷等的課題。目前Telexistence株式會社已與全家跟Lawson合作研議擴大導入此技術。

表2  《新技術清單》內與智慧零售相關之實體空間創新技術與服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內閣府(2020)
 

(三)數據驅動虛實整合創新營運模式:無人化商店

數據驅動虛實整合創新營運模式,則是指在實體商店中使用各種實體感測器與數位科技,感測器收集資料後,在虛擬空間的數據運算結果可即時提供業者管理決策參考,並且運用最低程度人力即可營運;實體科技也可讓消費者消費更便利,而增加其來店消費意願(如表3)。

以株式會社「Touch to Go」的無人便利商店為例(加藤綾,2020),其於東京地鐵山手線「高輪Gateway」車站內開設無人便利商店「TOUCH TO GO」。在店內設置約50台3D攝影機與貨架上感測器,可直接辨識是哪位消費者、該消費者取下何種商品與商品數量等。而消費者不需掃描商品,只要把商品直接放到購物袋,感測系統即記錄下來。當消費者要結帳離開時,直接站到無接觸結帳區,感測器即辨識消費者,並在螢幕上顯示消費品項與金額,此時消費者可使用智慧交通票證結帳後離開,提升結帳與消費流程整體速度。業者也可藉由感測系統掌握貨品銷售狀況,決定何時補貨等營運決策。目前此無人商店最高可同時服務約10名消費者。

表3  《新技術清單》內與智慧零售相關之虛實整合創新營運模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內閣府(2020)
 

三、小結:日本智慧零售之技術應用與服務布局

綜上所述,日本在疫情衝擊下,加速在零售業導入創新科技,相關應用已導入日本多處超市與超商,向業者與消費者提供服務。預期在疫情明顯緩和前或將再提升導入程度,以因應新常態下兼顧「防疫與避免三密」、「民眾維持日常消費活動」、以及「業者維持營運」等三項需求需求。

 

就技術應用與服務布局來看,日本在智慧零售領域運用虛擬技術,打造消費者模擬現場購物的環境;實體店面也加深數位化,以感測器、大數據與機器人技術,甚至打造無人化商店,提升整體服務效率。對於消費者與業者而言都符合其對疫後新常態的需要。

對消費者而言,在生活「新常態」下,其在線上即可瀏覽遠端商店、直接與店員溝通、購物等,除了取得必要商品,還能減少移動並避免面對面接觸,同時享有好的消費體驗;即使必須親自到店面購物,在實體店面提升數位化程度下,也可提高消費效率、避免群聚。

對於業者而言,可解決「新常態」下的經營課題。提供虛擬服務並維持、甚至提高消費者服務體驗,即有機會保持既有市場,維持營運;而提高實體店面數位化與轉型數據驅動虛實整合,也能解決工作人力不足、改善店員負擔,使業者更好掌握店內營運概況、擬定營運決策等。

近期我國當前疫情較過往嚴峻,許多確診者足跡包含便利商店、超市等零售商店,這些是民眾為了採購民生所需而不得不前往採購、卻又容易形成「三密」的地方。因此我國與日本的處境相近,在疫情衝擊下,業者與消費者必須認真因應「新常態」。日本目前推行的相關創新科技應用方式或可做為參考。而我國已有大型超商業者積極推動應用創新科技、甚至開發無人化商店;未來其他零售業者也可以考量,在同樣面臨「新常態」現況下,應用創新技術、產生創新服務營運模式,以滿足前述新常態的三項需求。
 

附註

註1:詳細內容可參閱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DNP ,https://www.dnp.co.jp/biz/solution/products/detail/1192979_1567.html,最終檢索日期:2021/5/23。

註2:株式會社EBILAB為商店打造的線上商店樣貌,可參閱https://my.matterport.com/show/?m=fqTjVEaucr1&brand=0,最終檢索日期:2021/5/25。

註3:株式會社Retail AI為Trial超市集團旗下企業,此套「智慧購物推車與自動支付系統」也結合零售AI攝影機系統,可參閱Trial,,https://www.trial-net.co.jp/cp/mediakit_ssc_aicamera/,最終檢索日期:2021/5/24。

註4:Telexistence分身機器人Model T詳細運作模式可參閱Telexistence,
,https://tx-inc.com/ja/technology-jp/,最終檢索日期:2021/5/25。
 

參考文獻

內閣府(2020),新技術,https://www8.cao.go.jp/cstp/singijutu_201009.pdf,最終檢索日期:2021/5/19。

加藤綾(2020),高輪GW 店「TOUCH TO GO」,https://www.watch.impress.co.jp/docs/news/1241489.html,最終檢索日期:2021/5/25。

新能源產業技術總合開發機構技術戰略研究中心(2020), 像,https://www.nedo.go.jp/content/100919493.pdf,最終檢索日期:2021/5/20。

上一篇金屬混成材料FML市場規模與應...
下一篇AI智慧農業平台之應用探討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