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年在全球產業轉型浪潮下,不銹鋼的發展重心逐漸從傳統建材與家電領域,擴展至淨零能源、半導體精密製造以及電動車等新興市場。如國際淨零政策推動氫能經濟快速成長,氫氣儲存、運輸與燃料電池應用都需要高強度、耐蝕並能抵抗氫脆的不銹鋼,這使得沃斯田鐵系不銹鋼與高合金管材獲得高度關注,材料必須能承受高壓氫氣環境並保持長期穩定。另外,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張,晶圓廠對超高純度(UHP)化學與氣體輸送系統的需求,直接帶動316L/316LN等級不銹鋼的升級,從熔煉純度、內外電解拋光到潔淨包裝,形成高規格的材料供應體系。再者,電動車產業發展也重塑了不銹鋼應用版圖,不僅傳統排氣系統持續仰賴肥粒鐵系與耐熱沃斯田鐵系,電池模組殼體與驅動電機亦逐漸導入不銹鋼方案,要求兼顧輕量、安全與循環利用。
相關產業發展趨勢直接牽動全球不銹鋼大廠的技術布局,促使業者在合金設計、製程控制與應用導向上持續創新,本報告將以全球不銹鋼標竿大廠的動態為基礎,觀測其布局案例與發展趨勢,並綜合出不銹鋼產業的發展方向。
二、不銹鋼標竿業者布局觀測
(一)布局案例
1. 氫能應用
氫能產業用材料需要材料能承受高壓、避免氫脆並抵抗腐蝕,如POSCO開發的Poss470FC沃斯田鐵系不銹鋼材料,兼具高導電性與優異抗蝕性,可取代傳統鍍金或塗碳方案,目前已導入氫燃料電池車的雙極板[1]。Nippon Steel開發的HYDREXEL™沃斯田鐵系不銹鋼無縫管可用於70 MPa等級高壓氫氣系統之部件,該材料具有低溫韌性與高耐壓性,確保長期服役安全,同時Nippon Steel亦開發NSSC 2120/2351 等雙相鋼作為在成本與性能間的均衡選項,兼顧耐蝕與材料成本穩定[2]。Outokumpu則推出Therma 22FC高鉻肥粒鐵系不銹鋼[3],主要應用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中,具備高溫抗氧化與穩定性,可滿足長期於650-750℃高溫環境中的嚴苛條件。
2. 精密製造
半導體與精密製造需要高度潔淨且能避免金屬析出污染的材料,主流使用的是 316L/316LN沃斯田鐵系不銹鋼,經過真空熔煉(VIM-VAR)能降低硫與夾雜物含量,再透過電解拋光處理,使管材與配件的內壁粗糙度控制在Ra ≤ 0.25μm,並且需符合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規範。此類材料的核心需求特性為超高純度、內表面光滑與耐蝕,應用於超高純度氣體與化學液體配送系統,如Carpenter Technology供應低硫高純度不銹鋼棒材,可應用於UHP管線與真空腔體加工;Daido Steel則開發高氮沃斯田鐵系不銹鋼,兼具非磁性與高強度,適合半導體設備中對精度與可靠性要求極高的零組件,例如真空腔體結構件與精密支撐元件[4]。
3. 車輛產業
在汽車與電動車應用領域,不銹鋼也持續展現出能見度與發展潛力,如Nippon Steel開發的429NF耐熱肥粒鐵系不銹鋼,主要用於高效能引擎排氣歧管,可承受更高廢氣溫度並提升使用壽命,滿足日益嚴格的排放與耐久要求。Aperam則提出以不銹鋼製作電動車電池模組外殼的方案,如【圖1】所示,憑藉結構強度與耐火特性,在安全性上可優於鋁材,且具備更佳的回收循環潛力,成為電池系統設計的重要替代選項之一[5]。Daido Steel則推進高氮非磁沃斯田鐵系不銹鋼的應用,該材料以氮取代部分鎳元素,兼具高強度、耐蝕性與非磁性。此類鋼材最初用於油氣產業的無磁鑽具,以避免干擾井下量測儀器,如今亦延伸至電機驅動模組零件,如馬達軸承與高速軸承。其非磁性可確保電磁效率穩定,高強度與耐蝕性則支撐長期可靠性,展現不銹鋼在車輛產業中由傳統排氣系統向驅動核心部件延伸的潛力。

資料來源:Aperam官網 (2025/9)
圖1 Aperam不銹鋼電池模組外殼示意圖
(二)布局趨勢
從全球標竿業者的案例可觀察到,近年不銹鋼技術與應用布局主要呈現三大趨勢,如【表1】所示。首先,氫能相關應用快速聚焦。POSCO、Nippon Steel與Outokumpu都相繼開發具備抗氫脆、耐高壓與長壽命的不銹鋼材料,從燃料電池雙極板到高壓管線,再到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都已展現實際應用,顯示氫能經濟正逐步轉化為不銹鋼市場的成長動能。
其次,高性能特殊鋼種成為突破口,如雙相鋼因兼具高強度與耐蝕特性,可在確保結構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材料需求並延長壽命,逐漸取代部分沃斯田鐵系鋼,並拓展至能源、交通與工業裝備等多元領域。高氮不銹鋼則因兼具非磁性與高強度,從油氣無磁鑽具延伸至半導體精密部件與電機驅動模組,展現跨產業的適用性。這些新材料的共通策略,是透過合金設計減少對鎳、鉬等稀有金屬的依賴,同時維持或提升性能,既符合減少成本需求,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價值。
最後,先進加工與表面處理逐漸成為差異化競爭要素。半導體產業要求不銹鋼管材與腔體必須符合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 規範,使得真空熔煉、電解拋光與潔淨包裝等技術成為進入該產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車輛產業則關注耐熱與非磁性特性,對於電池模組與驅動系統的可靠性。整體而言,不銹鋼產業的競爭已不僅侷限於合金設計,而是逐步轉向材料性能與製程技術並重的整合方案。
表1 全球不銹鋼標竿業者布局趨勢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MII-ITIS研究團隊整理(2025/09)
三、小結
綜合觀察全球不銹鋼標竿業者的技術布局,其發展趨勢已明顯從傳統應用市場,轉向氫能、半導體與車輛等新興領域。氫能經濟帶動高壓管線與燃料電池專用材料的需求,半導體產業則推動超高純度與表面潔淨度標準的確立,車輛產業更進一步將不銹鋼導入電池模組與驅動系統。這些趨勢對我國不銹鋼產業而言,不僅是挑戰,更是政策與市場契合的契機。
我國政府近年陸續提出多項政策支援我國產業朝高值化發展,例如《氫能發展路徑藍圖》已規劃至2030年的示範應用與基礎設施建設,未來無論是氫氣儲槽、加氫站或燃料電池系統,都有不銹鋼材料扮演的角色。在半導體領域,先進製程廠的擴建需求與政府推動的設備國產化政策相互呼應,形成市場與政策並進的雙重驅動,在此背景下我國不銹鋼產業若能把握趨勢,積極培養高純度材料與先進製程的能力,將有望借力政策推動,逐步切入半導體設備市場並累積實務能量。整體而言,我國不銹鋼產業可透過跨產業合作與資源整合,有助於在高純度材料與製程技術領域建立差異化優勢,也能減少陷入傳統產品低價競爭的風險,為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