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整體產經科技法律研析

科技法律透析第30卷第11期 -數位時代個人隱私界線怎麼畫?-從美國Carpenter v. United States案淺介行動電話定位資訊之隱私合理期待

250元/點
字數 3919
頁數 6
※PDF內容為不可複製與列印
出版作者 林其樺
出版單位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
出版日期 2018/11/15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科技法律研析
瀏覽次數 1322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近年來,隨個人每日使用、隨身攜帶行動電話習慣,行動電話定位資訊(cell-site location information, CSLI)已足夠追蹤每個人之物理移動,進而形塑出個人生活型態。因此,執法機關亦與時俱進,於犯罪偵查階段檢查犯罪嫌疑人的行動電話基地台訊息,以蒐集有關不法行為的資訊。個人是否有機會就其物理移動資訊主張隱私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今(2018)年6月22日作成Carpenter v. United States案 ,自該案後,美國的行動電話用戶得主張「身體物理行動完整之隱私權」,為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隱私權規範脈絡,邁出現代化的重要一步。以下摘要Carpenter案事實,並重點分析判決理由,以期提出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下,資料當事人資訊自主空間實現方向。

內文標題

壹、前言

貳、Carpenter v. United States案摘要

參、判決理由分析

肆、結語

上一篇科技法律透析第30卷第11期 ...
下一篇科技法律透析第30卷第11期 ...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