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電子資訊資訊軟體

英國AI關鍵技術與產業政策之推動現況及近程規劃

免費
字數 10331
頁數 14
出版作者 顧長芸
出版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24/03/29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資訊軟體
瀏覽次數 1199
評價分數 2人評價/4.5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英國今(2024)年二月更新《英國科學及技術框架》(The U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amework)[1],說明政府近期推動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發展的重要政策;並於同月公告《支持創新進路的AI規範-政府對民意諮詢的回應》(A Pro-innovation Approach to AI Regulation-Government Response to Consultation)[2],針對民眾在AI技術應用上之疑慮與風險,提出政府的處理方式與立場。本文以上述兩份報告為中心,綜整英國政府整體在AI技術的推動現況、風險應對、民眾疑慮回應與近期規劃,一覽英國政府對AI關鍵技術發展之重要策略與作法。

 

一、推動現況

英國AI關鍵技術之推動現況,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部分來談,包括AI技術研發方向、私部門推動策略,對發展AI技術所需之基礎設施和人才培育的支持,以及公部門為應用及因應AI技術風險的準備。

AI研發技術方向包括政府主要AI研發機構之重點領域,以及UKRI(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的AI研究計畫補助重點。英國主要AI研發機構包括其AI資料科學研究機構ATI (Alan Turing Institute)、去(2023)年十一月甫成立的AISI(AI Safety Institute)。英國政府於《Spring Budget 2024》[3]中宣布,將於未來五年加倍ATI的研發投資至1億英鎊,而其中擴大投資的5千萬英鎊,將針對健康(health)、環境與永續(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以及防禦(defence)與安全(security)領域,進行研究。而以先進AI系統安全測試為主題成立之技術中心AISI,也已著手進行世界第一個針對前沿AI(frontier AI)模型釋出前、後之評估。

英國國內之主要AI研究計畫主要是由UKRI進行推動,目前以擴大國內及國際研究者之AI生態系為發展重點,主要做法包括成立AI Hub,提供UKRI Technology Mission Fund(TMF),專注英國本土研究者之BRAID(Bridging Responsible AI Divides)[4],並成立國際AI研究聯盟UKRAI UK(UKRI Responsible AI)[5]。UKRI投入8千萬英鎊,設立9個AI Hub[6],其中3個以AI技術基礎之數學及運算研究為主,另外6個則探究AI於科學、工程與真實世界資料,以加速AI創新及關鍵領域的應用。TMF則投入1億1千萬英鎊,推動負責任及可信賴AI用於複雜醫療環境與減少高排放領域的溫室氣體,以及提高採用AI技術比例較少領域之生產力。BRAID以英國國內研究者為主,尤以完整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研究者於負責任AI生態系為主;RAI UK則是連結國內與國際的研究機構,並專注在生態系創造、跨領域研究創新計畫、技巧提升計畫與公共政策參與等四大領域。

在私部門推動上,則把重心放在鼓勵企業採用AI技術為主,包括於AIOF(AI Opportunity Forum)[7]、BridgeAI計畫與AI技能提升基金(upskilling fund)。基於英國僅有約一成的企業採用或準備採用AI技術,英國政府於今年1月底為推廣私部門之AI應用,成立AIOF,透過英國DSIT(Department of Scienc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部長及首相財務顧問共同主導,並邀請Google、Microsoft等AI大型企業參與,探討英國國內機構之AI文化與才能。同時,透過BridgeAI計畫[8],補助並鼓勵具高成長潛能之領域,包括農業與食物處理產業、建築業、創意產業以及運輸、物流與倉儲產業等領域,採用AI技術;BridgeAI也同時發布《AI Skills for Business Competency Framework》並徵求意見,希望幫助企業了解在AI技術應用上,企業所需具備的人才核心技能[9]。另外,也提供740萬英鎊的AI技能提升經費,鼓勵與補助私部門培養AI技能人才。

而在AI技術研發所需之基礎項目,包括基礎設備及人才培育,英國提供AIRR(AI Research Resource)計畫,包括去年底宣布投入15億英鎊於Bristol的Isambard-AI,以及設立於Cambridge的Dawn之超級電腦,將用以支持英國研究者與創新企業,提供其於AI研發上所必須具備但極為昂貴的算力技術。而人才培育與獎項部分,則投入810萬英鎊獎學金補助,增進學生在資料科學及AI領域的多元性;同時透過12個UKRI 中心,提供1億1700萬英鎊做為博士生訓練補助,訓練新一代的AI研究者;獎項則為解決重大公共利益議題的創新者,每年提供1百萬英鎊的Manchester Prize獎項。

公部門推動重點則包括為公部門及相關服務納入AI技術做準備,同時提出因應AI風險之相關措施。英國CO(Cabinet Office)透過成立i.AI專家小組,幫助跨部會改善公共服務、提升政府機關AI能力並提高政府人員的AI技能。而除了今年1月公告之《Generative AI framework for HM Government》[10],做為政府機關以生成式AI提供市民服務及機構應用的指引外,也透過《支持創新進路的AI規範-政府對民意諮詢的回應》,針對民眾關切的AI技術所造成之風險問題,提出政府的處理方式及因應措施。下一部分,本文將對於英國政府在AI風險的因應措施,進行說明。

 

二、風險應對

儘管認為AI技術最終仍須以跨部會的強制性規範,進行監管,英國政府現階段對於AI應用風險的治理,主要採特定脈絡(context-specific)之方式,基於AI的兩項特性,加以規範;而規範的基準是以達成安全與負責任之AI創新的五個原則,做為AI技術在設計、發展及應用等整個生命週期之要求,提供各部會依其既有之職權範圍,加以調整;同時,透過DSIT設立CAIRF(Central AI Risk Function)之職權,提供跨部會AI應用治理的協調,以及可能存有之法律漏洞的填補。英國政府期望透過此一具有彈性之架構,有助於應對發展快速的AI技術與新興風險。

英國採特定脈絡方式之規範,意指AI是於特定應用脈絡下,因其風險過高而須加以規範,並非空白規範式的普遍禁止或限制;並以五個AI技術在其生命週期均應達到的安全、防護及穩健(safety, security, and robustness)、適當之透明與可解釋(appropriate transparency and explainability)、公平(fairness)、問責與治理(accountability and governance)、以及可質疑與補救(contestability and redress),做為跨部會因應AI應用風險的基礎。而AI於特定應用下須受到規範的理由,則在於AI所具有的可適應性(adaptivity)與自主性(autonomy),可適應性使其難以解釋AI系統結果的意圖或邏輯,而AI的自主性則使其難以針對該AI系統結果而究責,也因此當AI應用造成傷害時,須加以規範。

而AI可能產生的風險,DSIT區分為社會傷害(societal harms)、誤用風險(misuse risks)以及自主風險(autonomy risks)等三類,並依照各部會現有職權之分工,協助預防或降低AI風險的衝擊。首先,英國勞工須面對AI可能造成的包括職場監視、招募歧視、勞力被取代和勞工能力不足等議題,DSIT將針對工作聘僱提供AI應用指引,透過ATI及Innovate UK釐清從AI市民(AI citizens)變成AI專家(AI professional)所需的核心技能,並透過DfE(Department for Education)提供AI對英國工作影響之初步評估,以及AI教育訓練管道。其次,針對創意產業及媒體產業所憂慮的保護智慧財產議題,以及AI發展者所要求的大範圍、高品質資料庫的易於存取,已透過IPO(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進行兩邊的溝通協調,並將由DSIT與DCMS(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共同主導,探究有助於輸入與輸出資料之標記以及智財歸屬透明化的機制。

第三,AI結果的偏差(bias)將可能對具有特定人口統計學特徵的對象,造成信用申請或工作聘僱上之不利結果,此議題目前由EHRC(Equality and Human Rights Commission)與ICO(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透過挑戰賽徵求解決方案外,也藉由ICO 與NPCC(National Police Chief’s Council),分別提出機構AI責任指引以及警方使用AI技術之協議(Covenant for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olicing),保護英國市民的基本權利。第四,為協助機構採用AI技術與創新,將透過英國DPDI(Data Protection and Digital Information)草案,明確規範個人在其權利受到保護並具有相關保護機制的前提下,擴大對個人造成重大影響之自動化決策的合法基礎。第五,為了確保AI產生的線上內容是可信賴與安全的,DSIT提出以浮水印技術標記影像保護著作權,以及以AI產出資料庫(AI output database)[11]來識別AI生成或操弄之內容,並會密切與新聞傳播業者合作,進一步探究AI資訊對整體資訊生態系的影響。

第六,AI技術市場可分為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s)和AI產品的新穎使用,為確保AI技術市場不被少數企業維持,CMA(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已初步針對基礎模型市場進行初步評估,後續也會探究與AI市場相關、及受AI發展所影響之數位市場的競爭議題。第七,由CO負責主導英國公部門之AI技術以提升效率與確保公部門AI技術應用的品質,方式包括前述之核心AI專家小組幫助跨部門採用AI技術、改善數位基礎設施與資料存取,同時建立標準,如以ATRS(Algorithmic Transparency Recording Standard)要求公部門主動向民眾公開其於決策過程中,為何以及如何使用AI技術;同時,政府也預計透過建立企業販售AI產品及服務的優良標準基礎AIME(AI Management Essentials)方案,透過公部門之採購能力,促成企業負責任與安全之AI創新。

第八,AI具有大規模散佈假訊息、更有效針對特定族群、並讓AI產生內容更加難以偵測的能力,為保護民主使選舉不受AI誤用之干擾,英國DDT(Defending Democracy Taskforce)正與國內外夥伴合作,要求如選舉廣告標記刊登者資料、增加線上服務提供者責任、並找出有意操弄英國資訊環境之他國行為者;同時Ofcom(Office of Communication)則提高大眾對假訊息的意識,利用科技工具認證真實訊息、快速回報與移除假訊息。第九,AI將可使既有風險加劇、範圍擴大、速度加快,助長不同領域之犯罪行為,並造成警方執法、機構信任與證據程序等系統性風險;英國政府正審視並確保既有規範足以涵蓋AI促成之犯罪,將合成DNA(synthetic DNA)之篩選作為今年度的優先事項,並以NCSC(National Cyber Security Centre)的安全AI系統發展指引為基礎,建立安全AI模型及AI網路安全行為準則;而將於四月生效之PSTI(Product Securit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則要求製造商對消費者連網產品(connectable products),不論軟體及硬體,均須符合安全納入設計(safety by design)原則之最低安全標準,才得以販售。

最後,儘管先進AI系統的自主能力仍有不同意見,但隨著AI技術的快速進展,已有專家學者憂慮人類將可能更加依賴AI系統做出重要決策,同時AI代理人系統也將有能力主動減少人類控制並增加自身影響。而作為廣泛應用之基礎AI技術,則需要有新的措施來處理此類新興風險。

 

三、回應民眾疑慮

民眾為AI生態系中最為多數的利害關係人,英國去年3月公告了《支持創新進路的AI規範》白皮書,並同時徵詢英國民眾意見,以了解大眾對於政府處理AI技術相關風險議題之看法。以下就十項徵詢主旨,重點摘要民眾意見以及政府回應。

 

表1  英國現階段AI風險治理模式的民眾意見與政府回應

資料來源:DSIT,A Pro-innovation Approach to AI Regulation-Government Response to Consultation,作者整理。


四、近程規劃

英國政府對AI技術與治理的近期重點在於高能通用AI。DSIT將風險過高的AI系統,區分為高能通用AI(high capable general-purpose AI)、[14]高能狹隘(high capable narrow AI)AI與AI代理人(agentic AI or AI agents)三種;相比於前兩者,AI代理人雖尚未出現,但已被專家預期不遠的將來就會成為現實。高能通用AI系統是指可以呈現多樣任務,其能相等或超越當代技術之先進系統,有些甚至在多樣任務中呈現出超人般的表現;高能狹隘AI系統是指可以呈現任務的特定範圍,通常在特定領域中可以相比或超越現有之先進系統,並通常在其特定領域中可呈現出超人般的能力;而AI代理人是指AI技術的新興子集(subsets),有能力在長時間中以多步驟的方式完成任務,其可使用如編碼環境、網路或高能狹義AI等工具,幫助其完成任務。三者間,又以高能通用AI風險最高而被英國視為AI技術之測試重點,而建立高能通用AI之基礎模型的發展者,則成為高能通用AI系統風險責任的問責對象。

以高能通用AI作為當前治理重點的原因在於,單一高能系統若出現任何的瑕疵或錯誤,基於其可適用於多種領域,將會同時造成多種領域的傷害;DSIT舉例說明,若單一高能系統的結果具有偏差(bias),且其可同時使用於醫療領域與工作領域,由於未能減輕其偏差的影響,將同時導致醫療領域及工作領域中的個人,受到歧視的後果。而此類高能通用AI的高度風險,同時,由於高能通用AI非屬於特定的單一領域,再加上也難以將單一領域的規範套用在其他領域中,而依據英國政府評估,以現有之特定脈絡、AI五原則與既有規範,將無法有效減輕此類高能通用AI的高度風險。再者,現有規範主要是針對應用AI技術者、或是AI技術的販售者進行規範,但考量應用或使用者未必有足以識別、評估或減輕相關風險的能力,因此,對此類高能通用AI,若以其基礎模型之發展者[15]做為問責對象,更有助於減輕此系統之風險,而相關措施包括資料或系統之透明性要求,風險管理、問責或企業治理責任,以及相關緩解潛在風險的行動等等。

而針對高能通用AI的相關行動上,首先將針對開放高能AI系統,探究其應用前(pre-deployment)之能力測試及風險評估,包括其釋出場域、可說明該模型的相關項目等,以及於必要時,由機構在釋出前改變風險預防的步驟;其次,透過AISI發展社會技術基礎設施(sociotechnical infrastructure),了解先進AI系統的風險與協助治理;同時,向廣泛的利害關係人徵詢有關高能AI系統之介入方式,並於今年底公告相關之研究進展,並針對CAIRF的初版AI Risk Register,向技術專家提出徵詢。最後,也將透過預計在韓國與法國舉行之AI Safety Summit,並與各國針對前沿AI之風險與AI for Good等議題,進行研究。

另外在公部門的近期重點,英國近期重點除了增加公部門AI技能外,又以AI技術應用的導入為重點,包括防詐與協助警方執法。英國政府預計由CO提出AI 採用計畫,擴大優先領域之自動化與AI應用,幫助公部門與市民服務;並透過公部門之負責任AI應用,促進創新,並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如資料分析技術。AI技術應用導入包括擴大PSFA(Public Sector Fraud Authority),藉由AI幫助公部門偵測、阻止與抓到詐欺者,解決詐騙問題;並且透過成立CPP(Centre for Police Productivity)幫助警方利用資料與AI應用,針對第一線人員使用即時臉部識別、自動化與無人機等技術之測試與推出。

協助私部門的主要行動上,包括提供AI & Digital Hub監理沙盒、鼓勵企業發展安全與負責任AI技術政策等。英國預計透過AIOF促進企業AI技術的採用與提高生產力,並鼓勵跨領域之AI技術採用與支持產業創新;除將對AI Assurance提出說明,也預備公布《AI Skills for Business Competency Framework》幫助企業;而預計提供給研究者及創新企業發展AI技術之超級電腦,也會於今年規劃服務與管理辦法。

 

五、結論

資料來源:作者繪製。

圖1 英國AI關鍵技術之推動現況與重點彙整

 

將AI視為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英國以安全與負責任AI作為主軸,依照不同領域的現況,提供相應的策略與辦法。公部門而言,了解到各部門在處理AI議題上的能力差異,透過相關經費補助並由中央技術支援,協助提升;並透過公共服務及機構,導入AI於詐騙預防和第一線的警方執法應用,且進一步希望透過公部門的採購力量,促成企業負責任與安全之AI創新。私部門則是以促進企業採用AI技術為目標,鼓勵創意產業、運輸物流產業等高成長潛能企業採用AI技術,並透過補助員工AI技能提升,確保企業有足夠的能力應用AI。而在學研界的當前重點,則以擴大英國國內與國際AI研究者的生態系為重點。

在技術發展上,以ATI、AISI為主要研發與先進AI技術測試的主要機構,並擴大投資對於健康、環境與永續、防禦與安全等領域的研發應用。技術治理部分,以現有方式未能降低風險的高能通用AI,作為研究目標,並提出相關風險降低機制與辦法。而在發展AI技術所必須具備的算力上,也透過基礎設施的方式,作為研究者與企業的AI研究輔助。

綜上所述,英國政府AI關鍵技術的推動現況與近程目標,以積極擴大AI導入應用以及AI研發所需的基本要素為主,即,人才與基礎設施。研究端的高階AI人才,著重於擴大人才庫內容與AI研究者生態系,應用端的AI人才,著重於AI核心技能的提升。而前沿AI或高能通用AI的尖端技術研究,則由政府主導,以作為AI治理的基準,並透過政府力量,提供超級電腦之算力,作為研究者與創新企業在AI研發上的支持。

 

[1] Department for Science, Innovation & Technology(DSIT)(Updated Feb.09, 2024)The U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amework.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uk-science-and-technology-framework/the-uk-science-and-technology-framework

[2] DSIT(Feb, 2024)A pro-innovation approach to AI regulation: government response. https://www.gov.uk/government/consultations/ai-regulation-a-pro-innovation-approach-policy-proposals/outcome/a-pro-innovation-approach-to-ai-regulation-government-response

[3] HM Treasury, (2024.03.06)《Spring Budget 202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spring-budget-2024/spring-budget-2024-html

[4] BRAID. https://braiduk.org/

[5] RAI UK. https://www.rai.ac.uk/mission

[6] 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Feb. 2024), £100m boost in AI research will propel transformative innovations. https://www.ukri.org/news/100m-boost-in-ai-research-will-propel-transformative-innovations/

[7] GOV.UK(Jan. 2024), Business and Tech Heavyweights to Boost Productivity through AI.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business-and-tech-heavyweights-to-boost-productivity-through-ai.

[8] BridgeAI. https://iuk.ktn-uk.org/programme/bridgeai/#goto-support

[9] Innovate UK, UKRI AI Skills for Business Competency Framework- Draft Framework for Public Consultation.(Nov. 2023) https://iuk.ktn-uk.org/wp-content/uploads/2023/11/Final_BridgeAI_Framework.pdf

[10] Cabinet Office(Jan. 18, 2024), Generative AI Framework for HMG.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5c3b5d628a4a00012d2ba5c/6.8558_CO_Generative_AI_Framework_Report_v7_WEB.pdf

[11] DSIT(Oct. 2023), AI Safety Summit-Emerging Processes for Frontier AI Safety.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53aabbd80884d000df71bdc/emerging-processes-frontier-ai-safety.pdf

[12] DSIT(2024.02), Implementing the UK’s AI Regulatory Principles.

[13] DSIT指出,依據現有技術,高能初步門檻的預測可透過結合用以訓練模型所使用的算力(compute)總和,以及於特定風險區域中評估其能力,來識別高能AI的高風險。

[14] 依DSIT說明,英國於AI Safety Summit所述之前沿AI即是高能通用AI,而其也包括用以支持高能通用系統的尖端基礎模型。

[15] DSIT指出,基礎模型為AI模型的一種類型,其以大量資料訓練,並適用於廣泛任務中。基礎模型可以被用於做為建立其他特殊AI模型的基礎。

上一篇從政策看各國塑膠包裝循環經濟的...
下一篇VMware訂價模式改變 私...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