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電子資訊資訊軟體

RAG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免費
字數 2969
頁數 4
出版作者 陳安誼、朱師右
出版單位 資策會MIC
出版日期 2025/09/08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資訊軟體
瀏覽次數 121
評價分數 1人評價/5.0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一、前言

隨著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已成為推動各行各業數位轉型的關鍵引擎。然而在金融情境中,LLM卻暴露出幾個根本性的挑戰:知識更新速度不足、幻覺現象頻繁,以及推理過程缺乏透明度。這些問題不僅降低使用者對AI的信任,更使金融機構難以滿足監理單位對資訊可追溯性與合規審計的要求。

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的出現,為此帶來突破性解方。RAG結合「檢索」與「生成」,使LLM不再僅依賴訓練時的靜態知識,而能即時串接外部資料來源,動態更新並產出基於具體證據的回覆。換言之,RAG將LLM從「封閉式專家系統」轉化為「開放式智慧助理」,同時兼顧準確性、新鮮度、透明度與合規性,重新定義金融機構的知識管理與人機協作模式。

 

二、RAG技術發展突破金融領域的瓶頸

RAG的核心在於「先檢索、再生成」。在回答問題前,系統會先檢索內部文件庫或外部權威資料,並將相關內容作為背景傳給LLM,以生成上下文連貫且可追溯的答案。其運作模式類似「開卷考試」,確保模型回覆能與最新知識接軌,不再受限於訓練時間點的知識邊界。例如,若客戶詢問最新房貸利率,傳統LLM回覆可能是過時資訊;RAG系統則會即時檢索銀行利率文件與市場分析,再由LLM整合生成答案,並附上來源,以確保正確性與透明度。過去金融機構常用「微調(Fine-tuning)」方式強化模型領域知識,但此方法需大量GPU運算與專業數據標註,且知識一旦內嵌就難以快速更新。相比之下,RAG只需更新知識庫文件即可立即反映,既低成本又高效率。

 

三、應用案例

(一)德國安聯保險的60秒理賠

保險業務的客服需求龐大,涵蓋保單條款、費率、理賠與核保流程。傳統客服仰賴人工或FAQ式系統,需跨部門轉接,效率低且缺乏個人化,難以因應客戶即時需求。這種低效率模式,往往導致客戶等待時間過長,服務體驗受挫。

為解決此痛點,安聯子公司Allianz Direct在2024年導入基於RAG的Enterprise Knowledge Assistant(EKA)。該系統將保單條款、理賠規範、產品手冊等文件整合為統一知識庫。當客戶發問時,EKA會先進行語意檢索,鎖定最相關條款與歷史案例,再結合客戶個人保單資訊,由LLM生成精準且個人化的回覆,並附上來源文件。導入後,EKA實現了「60秒理賠」,大幅縮短原需數天的審核流程;同時解決約70%的標準化問題,讓人工客服得以專注於複雜案例;此外,每個回覆皆附帶依據來源,顯著提升客戶對AI的信任度。

此案例顯示RAG不僅提升營運效率與客服品質,更重塑保險業的服務模式。透過AI+RAG的流程再造,安聯成功將客服從被動回應轉向即時解決,為保險產業提供智慧化、透明化的服務新典範。

 

(二)摩根大通的Ask David與員工賦能

金融機構內部文件與知識龐雜,新進員工或顧問在查找基金資訊、法規條文與研究報告時,往往需耗費數小時,甚至依賴資深研究員協助。這種低效流程不僅拖慢決策,也加重專家負擔,導致知識傳承困難。

在此背景下,摩根大通開發Ask David系統,核心為RAG技術搭配多代理(multi-agent)架構。主管代理先判斷使用者問題,並分派給子代理處理:結構化數據由SQL查詢代理處理;非結構化文件則交由RAG檢索代理;更進一步的分析與視覺化由專屬API代理完成。最終,系統會依使用者角色(顧問、盡職調查人員、合規專員)輸出不同深度與格式的答案,提升回覆的精準度與適用性。實際成效包括:查詢效率從數小時縮短至數分鐘;知識不再受限於少數專家,促進「知識民主化」;新進人員培訓週期大幅縮短,由Ask David成為「即時導師」,讓員工能快速獲得正確答案。

 

此案例凸顯RAG在金融內部知識管理的價值,不僅提升員工效率,也確保知識傳遞一致化,讓AI成為組織智慧的延伸。摩根大通藉此建立典範,證明RAG能有效賦能員工,降低決策錯誤,並強化整體競爭力。

 

(三)花旗集團的風險管理

金融業合規要求嚴格,尤其在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ng , AML)、詐欺偵測與高頻交易審查上,傳統做法依賴人工逐筆比對文件與審查交易,耗時費力,易因延遲或誤判造成風險升高,更難在監理機構要求下即時提供完整證據鏈。

花旗集團因此導入以RAG為核心的新一代監理科技(RegTech)架構,形成「即時檢索+智能生成+專家審查」的流程。當交易監控系統發現異常,AI會自動觸發核查,檢索相關法規、政策備忘錄與歷史案例,並由LLM生成具體合規報告,每項解釋均附來源,最後交由合規專家複核,確保透明與符合法規要求。導入後,花旗合規流程由被動稽核轉為主動預警,可在交易完成前即時標註疑點並評估風險,處理速度提升逾一倍,誤判率與溝通成本顯著下降。將審查結果全面數位化,所有決策均附完整溯源紀錄,便於監理稽核與內部追蹤,減少潛在罰則風險。

此案例展現RAG在合規領域的顛覆性價值:不僅提升效率,更確保透明度與決策責任,推動金融業從「事後查核」邁向「即時智能預警」,為全球金融合規數位化提供了可複製的成功案例。

 

表1 RAG技術在金融領域三大案例比較

金融機構

痛點

解方

效益

影響

德國安聯保險

客服需求龐大,查詢涉及保單、理賠、核保等;傳統人工或FAQ系統效率低、缺乏個人化,導致客戶等待過久

以RAG整合保單條款、理賠規範與產品手冊,客戶問題透過語意檢索+LLM生成個人化回覆並附來源

大幅縮短流程;約70%標準化問題由AI處理;回覆皆附來源,提高信任度

重塑保險客服模式,由被動回應轉向即時解決,樹立智慧金融服務透明化的新典範

摩根大通

內部知識龐雜,新進員工或顧問查找基金資訊、法規與研究報告需耗時數小時,過度依賴專家,知識傳承困難

結合RAG與多代理架構,根據問題分派至SQL查詢、文件檢索、API分析代理,並依使用者角色提供不同深度回覆

查詢效率從數小時降至數分鐘;促進「知識民主化」;新人培訓週期縮短,專家負擔降低

建立金融知識管理典範,AI成為員工即時導師,提升整體決策速度與組織智慧

花旗集團

合規要求嚴格,AML與詐欺偵測需逐筆人工比對,成本高且效率低,延遲或誤判風險大,難及時回應監理單位

導入以RAG為核心的RegTech架構,當異常交易出現時即時檢索法規、政策、案例;由LLM生成合規報告並附來源,再交由專家審查

合規審查由被動轉為主動預警;處理速度提升逾一倍;誤判率下降;審查結果全面數位化並具完整溯源

推動合規模式轉型,由事後查核邁向即時智慧預警

資料來源:各公司,資策會MIC ITIS研究團隊整理(2025/9)。

 

四、結論

RAG技術以動態更新、低成本、高隱私保護與高度可追溯性,突破了LLM在金融領域應用的根本瓶頸。傳統的微調方式雖能增強模型的專業知識,但訓練成本高昂且更新緩慢,不足以應對金融市場的快速變動與監理要求。RAG透過「先檢索、再生成」的機制,讓AI能在不需重新訓練的情況下,即時整合最新知識,確保資訊的準確性與透明度。

從案例來看,德國安聯的EKA智慧客服展現RAG如何改變客戶服務流程,將過往繁瑣的理賠與諮詢轉化為即時、可信且個人化的互動;摩根大通的Ask David系統則凸顯了RAG在知識管理與員工賦能上的潛力,使龐大的內部文件能被即時檢索與整合,縮短培訓週期並強化決策效率;花旗的RegTech合規應用更進一步展現了RAG在高風險、嚴監理情境下的價值,將合規流程由「事後查核」轉向「即時預警」,並透過完整溯源機制滿足稽核需求。

綜上所述,RAG在金融產業的三大典型應用—客戶服務、內部知識管理與合規風險控制—已形成可複製的成功成功案例。不僅提升效率與準確度,更建立了透明、合規、可持續的智慧服務模式,成為金融業數位轉型新路徑。隨著AI應用需求的持續增與監理壓力的日益加劇,RAG將成為金融機構打造智慧、安全、生態化服務的關鍵技術基石,並可能進一步推動產業規則與服務模式的全面革新。

上一篇2025醫藥產業年鑑
下一篇2024年日本紡織產業發展趨勢...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