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技醫藥生技製藥

臺灣在生物相似性藥品的機會與挑戰

免費
字數 6512
頁數 10
出版作者 林建邦
出版單位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出版日期 2019/08/30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生技製藥
瀏覽次數 7519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生技醫藥產業可先簡單的將藥物依照分子量大小區分為小分子藥物(small molecule)與大分子藥物(large molecule)兩個種類。小分子藥物已經發展多年,大多以化學合成方式製造,常見的安眠藥、止痛劑、抗生素…等皆為小分子藥物;大分子藥物又名生物藥品(Biologics),其分子量遠大於小分子藥物,主要以微生物或哺乳類動物細胞經過基因改造後用於生產生物藥品,常見如胰島素、單株抗體、紅血球生成素…等均為大分子藥物。第一個上市的小分子藥物通常稱為原廠藥(Originated brand-name Drugs),須通過第I、II、III期臨床試驗,具有專利期,當專利期一過,其他藥廠可仿製,只要通過BA/ BE(生體可用率/生體相等性)試驗,證明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同療效即可上市,這就是學名藥(Generic Drugs)。而第一個上市的大分子藥物通常稱為原廠生物藥品(Brand-name Biologics),須通過第I、II、III期臨床試驗,具有專利期,當專利期一過,其他藥廠可仿製,但須通過第I、III期臨床試驗才可上市,這就是所謂的生物相似性藥品(Biosimilar),由於生物相似性藥品需要通過臨床試驗III期才能上市,因此其投資金額與風險高出學名藥甚多。

內文標題/圖標題/表標題

一、為何學名藥被視為與原廠藥「相同」,生物相似性藥品卻只能算與生物藥品「相似」?

二、生物藥品蓬勃發展成就生物相似性藥品市場越來越大

三、各國政府為減輕財政負擔將帶動生物相似性藥品成長動能

四、生物相似性藥品市場潛力大但卻可能面臨低藥價挑戰

五、臺灣廠商的機會與挑戰

六、對臺灣廠商的策略建議

表1 生物相似性藥品與學名藥比較

表2 2018年全球前十大暢銷藥品

表3 臺灣生物相似性藥品廠商分析

表4 Neupogen原廠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美國市場分析

表5 Herceptin原廠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全球市場分析

圖1 2018年暢銷生物藥品全球銷售額與歐美專利到期時間

圖2 歷年生物相似性藥品核准件數

圖3 生物相似性藥品全球市場預估

上一篇新南向政策下印度水五金市場概況
下一篇智慧零售發展趨勢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