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主要國家的「碳密集度(CO2/GDP)」(2004年)
表1:主要國家的「碳密集度(CO2/GDP)」(2004年)-2
圖2: 2012年之後 歐盟對於以燃燒相關技術降低CO2排放的預估:提昇能源效率最重要
圖3: 麥肯錫公司製作的減碳潛力與邊際成本圖 (Pathway to a Low-Carbon Economy – 2030)
表 2:以消費為基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2010年, 由 US EIA of DOE蒐集到之2004年資料為基礎 )
表 2-2:以消費為基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2010年, 由 US EIA of DOE蒐集到之2004年資料為基礎 )
圖6:英國各部門減碳規劃--住家、交通、電力等內需部門為主(較不影響經濟),工業部門只佔5%以下:
圖7:英國降低電力排放的規劃--2050年降至<50克/度電
圖8:英國低碳能源減碳潛力及邊際成本-含核能(低成本情境,人民將付費)
圖9:英國工業部門的減碳潛力及邊際成本:至2020年時減碳潛力共約11佰萬噸/年,有正效益預估可落實者僅6佰萬噸/年
表4:英國住商及工業之減碳潛力:至2020年共約1.5億噸/年。可能實現者約5,000萬噸/年(約佔1/3)。包括住家3,200萬噸/年,商業1,100萬噸/年,工業僅佔600萬噸/年。
圖10:英國能源稅收與歐盟其他國家的比較(EU 2009報告)
圖11:英國與歐盟主要國家之能源稅收-交通部門為主
圖14:韓國浦項鋼廠核能煉鋼架構(預計在2050年之前利用超高溫核反應爐生產氫氣及電力,以達成極低碳煉鋼)
表6:新型中小型核能發展狀況 (世界核能協會2010年調查報告)
圖16:台灣工業用與民生用天然氣之價差最小(美國能源部統計)
圖17:台灣工業用電與民生用電之價差最小(美國能源部統計)
圖18:台灣歷年來汽油價格偏低 (美國能源部統計)
表7: 建議能源税/碳税涵蓋之主要原則(鋼鐵業擬提出之草案)
圖20:按未來營運及減碳計畫估算排放總量(換算成排放強度後與國際標竿比較,必要時外購碳權)
圖21:以區域能源整合提昇整體能源效率(可取得碳抵減額度)
附件:韓國低碳綠色成長基本法架構-1(99.04.23公告英文版)
附件:韓國低碳綠色成長基本法架構-2(99.04.23公告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