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彈性纖維紡織品專題調查報告

免費
出版作者
出版單位 紡織綜合所
出版日期 2000/12/31
出版類型 產業報告
所屬領域 紡織
瀏覽次數 36281
評價分數 1人評價/5.0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近年來彈性纖維市場相當熱絡,從早期束腹與鬆緊帶產品,一直到今日廣泛的應用在成衣方面。國內許多大廠紛紛投入生產彈性纖維,國內目前從上游的彈性纖維至下游的成衣產品都有生產,國內彈性纖維產業交易相當熱絡,因此國內所生產的彈性纖維無法滿足下游所需,主要進口自韓國、日本與美國的彈性纖維產品,不過2000年全球彈性纖維產量過剩,預估彈性纖維產能將達到17萬4千公噸。因此彈性纖維的價格普遍下滑,下游產品的使用量將是影響彈性纖維使用量的關鍵因素。

從進出口統計資料方面,我國彈性纖維相關的產品以出口居多,進口方面主要以高單價產品為主。主要出口產品有彈性包芯紗、彈性針、梭織布與具有彈性衣著。我國彈性包芯紗已經由進口導向轉為出口導向,顯示我國在這方面的生產技術與產量已經成熟。我國紡織品出口結構中以布類產品的出口比重最大,在彈性布方面以彈性針織布為主要出口項目,出口國家以香港與美國為主,表示我國對於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市場依賴度過高。

在彈性纖維產業方面我國最大的競爭對手為韓國與中國大陸,韓國彈性纖維產量龐大,主要生產一般規格產品,主打低價位市場;而中國大陸在彈性纖維方面發展較晚,但是由於良好投資因素與廣大的消費市場,吸引外國資金陸續的投入,逐漸形成我國進口的障礙。

因此國內廠商能夠朝向產業用與家飾用紡織品方面發展,追求差異化的產品,並且配合消費者與市場的需求,開發具有功能性的彈性纖維,以擴大彈性纖維的終端用途。另外一方面,應該著重在產品的品牌建立與產品包裝,並且建立不同層次的產品,以銷售到不同層級的消費區域。我國紡織品為出口導向的產業,分散出口區域以降低出口貿易的風險,經由貿易考察或是區域貿易協定,分散紡織品的出口地區,以增加貿易機會。

目錄

章節檔案下載
第一章 緒論
4
0 元/點
第二章 產業發展沿革
4
0 元/點
第三章 產業現況分析
38
0 元/點
第四章 市場分析
44
0 元/點
第五章 產品分析
26
0 元/點
第六章 生產技術分析
14
0 元/點
第七章 策略分析
12
0 元/點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2
0 元/點
第九章 附錄
9
0 元/點
上一篇機能性成分在食品加工之應用
下一篇我國紡織產業資訊化競爭力評估專...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