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鐵鍛造品的應用價值除了經由鍛造可產生高強度與韌性的優點外,主要來自於其使用材料的材質特性。例如鋁合金具質輕、高比強度、易回收的長處,在重視輕量化及環保觀念的今日,特別受到青睞,在非鐵鍛造品中需求量最高。鈦合金的魅力在於高溫強度強、優良耐蝕性、高比強度及形狀記憶特性等,而重用在航太、海洋等高科技工業中。銅合金由於耐蝕性佳、質感好,常應用閥、管配件、裝飾品、冷凝器及各類小五金的製造。
本專題研究調查母體是結合:八十三年中華民國鍛造協會會員名錄;1993~1994年台灣自行車業廠商簡介;81~82年台灣區金屬冶製工業同業公會會員名錄;經濟部ITIS產業資訊資料庫;1993~1994台灣機械製造廠商名錄;93/94台灣鑄鍛工業名錄。
國內非鐵鍛造廠依上述母體總計約有70餘家,以中小企業型態為主,屬分散型產業。年產量以鋁合金及銅合金鍛件居首,估計皆在7~8千噸左右,鈦合金鍛件因成形技術難,年產量應不超過百噸,鋅及鎂合金鍛件亦有少量生產。
現階段非鐵鍛造業發展困境仍受限於代工生產方式,產品少量多樣,不易產生經濟規模和經驗曲線,使得技術提昇和自動化的效益受到限制。若以全世界鍛造業大格局檢視鍛造發展情形,我國鍛造業目前是以間隙商品姿態占有國際鍛造品貿易空間。有七成非鐵鍛造廠認為未來三~五年內,市場可起碼有6%以上之成長,顯示台灣鍛造業在跟隨整體製造業,從代工島轉型到協力島的同時,發展前景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