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MEMS在3C中的關鍵元件發展現況與潛力

免費
出版作者 ITIS計畫
出版單位 工研院IEK電子分項
出版日期 2001/08/26
出版類型 產業報告
所屬領域 半導體
瀏覽次數 590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微系統技術(Micro Systems Technology)是一種結合半導體技術與超精密加工技術的前瞻技術。由於微系統技術產品及技術具有可以低成本、大量生產製造﹐可減少體積、重量及能源消耗﹐高功能性﹐能提高可靠性及強韌性等優點﹐因此﹐被認為將是二十一世紀產業技術的主流項目。

微系統技術之應用範圍很廣泛﹐涵蓋汽車工業、資訊產品、生醫應用、通訊產品、環保應用、航太工業、家庭及保全應用等。起初微系統技術主要應用於汽車工業﹐預計未來五年內資訊、通訊、消費電子(3C)★(甚至生醫領域)都會是主要的應用對象。

MEMS在3C電子也非常分散﹐沒有完全主導的產品或元件﹐只能得知非常粗略的市場輪廓。所以﹐本文選擇將MEMS研究重點專注在探討3C中資訊中的Inject head 和通訊中的Optical Switch這兩項應用元件﹐將Inject head當做MEMS成熟典範來看﹐而Optical Switch則是全球最被看好卻必須密切觀察的明星產品﹐兩者對台灣也都十足具有指標性﹐而且也都有相當多的廠商競相投入。

最後觀察MEMS在3C中的挑戰與因應﹐從為何需要RF-MEMS﹖具有挑戰的RF-MEMS元件有哪些﹖並觀察MEMS-DMD技術(20多年)發展軌跡﹐以期從中獲取MEMS發展經驗﹐未來可依此研究背景繼續深入探索應如何在成長快速的RF中找到MEMS穩立不搖的利基。

本章也針對我國MEMS研發進行整體策略思考﹐並建議MEMS代工模式應走垂直整合路線﹐初期先擅用集團豐厚資源發展成MEMS-IDM型態﹐等MEMS產業真正全面開展時再進行分工。

目錄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1-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1

  一、引言 1-1

  二、全球MEMS整體市場 (2000-2005) 1-1

  三、全球MEMS元件市場 (2000-2005) 1-4

 第二節 研究範圍 1-6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7

第二章 MEMS-Inject head 2-1

 第一節 前言 2-1

  一、目前的電腦列印技術﹕Inject印表機仍為第一主流 2-1

  二、本文重點﹕MEMS-Inject head 2-1

 第二節 MEMS-Inject head的分類﹕Bubble、Pezo 2-2

  一、Bubble (熱氣泡) Inject head 2-2

  二、Pezo (壓電式) Inject head 2-3

 第三節 MEMS-Inject head的市場性 2-4

  一、MEMS-Inject head技術現況 2-4

  二、MEMS-Inject hea市場區隔 2-4

 第四節 MEMS-Inject head薄膜結構及驅動原理 2-5

  一、MEMS-Inject head薄膜結構 2-5

  二、Inject head之驅動原理 2-8

  三、MEMS-Inject head驅動模擬 2-10

 第五節 MEMS-Inject head的問題與改進 2-11

  一、引言 2-11

  二、墨滴頻率 2-11

  三、相互交談(CrossTalk) 2-12

  四、衛星墨滴 2-13

  五、墨水再填充與墨水阻塞問題 2-13

  六、Inject head墨水槽的進氣裝置 2-13

  七、電擊頭端的熱應力 2-14

  八、結語 2-15

 第六節 結語 2-16

第三章 MEMS Optical Switch 3-1

 第一節 前言 3-1

  一、網路現況 3-1

  二、需求 3-2

  三、趨勢 3-2

  四、Optical Switch關鍵技術及優點 3-3

  五、MEMS-Optical Switch主要技術 3-4

  六、結語 3-7

 第二節 MEMS-Optical Switch的市場性 3-8

  一、前言 3-8

  二、Optical Switch在光學網路的應用範圍 3-9

  三、Optical Switch 優異性之衡量指標 3-10

  四、MEMS Optical Switches在MEMS中的市場(1999-2004) 3-12

 第三節 Free Space MEMS Optical Switch的設計和優點 3-14

  一、引言 3-14

  二、Optical Switch的設計與改良 3-15

  三、MCNC-MUMP製程製作 3-18

  四、Optical Switch的性能-1 3-19

  五、Optical Switch的性能-2 3-20

  六、Optical Switch的性能-3 3-21

  七、Optical Switch的性能-4 3-22

  八、結語 3-22

 第四節 分析Optical Switch的Ports (埠數)擴充性 3-23

  一、引言 3-23

  二、光束相關的基本定義 3-23

  三、最佳大小的高斯光束 3-23

  四、不同的鏡面半徑及光束大小的情況 3-24

  五、使用適當鏡面大小/模組組合技術 3-25

  六、不同鏡面半徑之失配角度造成的額外損耗 3-26

  七、角度失配效應 -27

  八、結語 3-27

 第五節 提升Optical Switch的網路功能 3-28

  一、引言 3-28

  二、光學網路橋樑 3-28

  三、整合信號監視 3-31

  四、雙向網路的連接對稱性 3-35

 第六節 MEMS在光通訊的潛力的元件 3-38

  一、前言 3-38

  二、Tunable Laser (可調變雷射光源) 3-40

  三、Tunable Filter (可調變之光濾波器) 3-41

  四、Gain Equalizer (增益等量器) 3-43

  五、Ring Resonator (環形共振器) 3-45

  六、Optica1 Modulator (光調變器) 3-47

  七、結語 3-49

 第七節 結語 3-50

  一、MEMS Optical Switch尚待突破的技術 50

  二、MEMS Optical Switch的競爭技術 3-53

  三、結論 3-56

第四章 MEMS在3C中的挑戰與因應 4-1

 第一節 引言 4-1

 第二節 為何需要RF-MEMS﹖ 4-2

  一、引言 4-2

  二、為何需要RF-MEMS﹖ 4-4

  三、結語 4-7

 第三節 具有挑戰的RF-MEMS元件 4-9

  一、微切換器(Switch) 4-9

  二、可變電容(Tunable Capacitor) (Varactor) 4-15

  三、共振子(Resonator) 4-19

  四、積體波導電路 4-23

  五、電阻、電容、電感 4-24

 第三節 MEMS-DMD技術演進-鑑往知來 4-25

  一、引言 4-25

  二、MEMS-DMD發展歷史回顧 4-25

  三、MEMS-DMD畫素之組合結構 4-27

  四、SRAM CMOS定址電路製程 4-28

  五、MEMS-微鏡片超結構製程 4-29

  六、DMD畫素單元之結構設計發展流程圖 4-32

  七、結語 4-36

 第四節 台灣MEMS廠商狀況 4-37

  一、引言 4-37

  二、興隆發電子-MEMS-LIGA 4-37

  三、倍強科技-MEMS-RF, Optical, Foundry 4-38

  四、亞太優勢系統公司-MEMS-RF, Optical, Foundry 4-40

  五、華新麗華-MEMS-RF, Optical, Foundry 4-42

  六、結語 4-43

 第五節 結語 4-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第一節 引言 5-1

 第二節 我國MEMS研發整體策略初探 5-2

  一、前言 5-2

  二、我國政府推動升級的十大新興工業 5-3

  三、我國經濟部之生技製藥產業之發展方向與策略產品領域 5-4

  四、結語 5-5

 第三節 MEMS代工模式的反思…應走垂直整合路線 5-6

  一、引言 5-6

  二、純代工模式並不適用 5-6

  三、真正脫穎而出的代工廠商 5-6

  四、台灣應揚棄只做代工的心態 5-7

  五、不景氣之下…中型公司較有生存利基 5-7

  六、結語 5-8

 第四節 結語 5-9

第六章 參考文獻 6-1

====圖目錄====

圖1-1 EM整體市場(2000~2005) 1-2

圖1-2 全球MEMS應用市場分布(2000~2005) 1-3

圖1-3 全球MEMS應用市場比例(2000~2005) 1-3

圖1-4 本專題研究架構 1-7

圖2-1 Bubble Inject head的三種型式 2-3

圖2-2 前射式Bubble Inject head的薄膜構造 2-7

圖2-3 Pezo Inject head的薄膜構造 2-8

圖2-4 Bubble /壓電Inject head的電力脈衝 2-9

圖2-5 Inject head儲墨槽的氣泡產生器 2-14

圖3-1 MEMS-Micromirror Optical Switch (2D示意圖) 3-5

圖3-2 MEMS-Micromirror Optical Switch (3D示意圖) 3-6

圖3-3 MEMS- Microfluidic Optical Switch機制示意圖 3-7

圖3-4 MEMS Optical Switches在MEMS中的市場 (1999-2004) 3-13

圖3-5 Free Space MEMS Optical Switch Array 3-15

圖3-6 微致動自由旋轉開關振鏡 3-16

圖3-7 SDA (Scratch-Drive Actuators) (抓式致動器)的操作原理 3-17

圖3-8 抓式致動器鋸齒狀邊緣可以減低靜 摩擦力 3-18

圖3-9 8x8 Free Space MEMS Optical Switch Array的SEM照片 3-18

圖3-10 微致動開關振鏡的SEM照片 3-19

圖3-11 Optical Switch的推桿立起時之SEM照片 3-19

圖3-12 微致動振鏡的切換反應圖 3-20

圖3-13 Free Space中MEMS-Optical Switch之PDL (與入射光波長的關係) 3-22

圖3-14 不同鏡面半徑之損耗與傳播距離關係圖(考慮﹕鏡面半徑/高斯光束腰寬(比值)a=R/ w0=1.5) 3-25

圖3-15 不同鏡面半徑之失配角度與額外損耗關係圖(使用32x32的開關結構,不同鏡面半徑的a值已經最佳化) 3-26

圖3-16 角度失配效應理論與實驗結果 3-27

圖3-17 光學交錯(OXC)網路的橋式運作 3-29

圖3-18 兼具橋式功能的Free Space MEMS Optical Switch 3-30

圖3-19 兼具橋式功能的Free SpaceMEMS Optical Switch (SEM照 片) (製作於1cmx1cm的矽晶片上) 3-30

圖3-20 光學信號監測系統﹕OCCIS 較OTS回復速度快 3-32

圖3-21 具信號監視功能的Free SpaceMEMS光學連接 3-33

圖3-22 光偵測器與分光鏡模組的SEM照片 3-34

圖3-23 光偵測器Eye-Diagram(2.5Gb/s時) (上方波形﹕光偵測器的響應)(下方波形﹕輸入的調變信號) 3-34

圖3-24 光學對稱連接架構圖 3-35

圖3-25 Free Space MEMS Optical Switch對稱連接-節點度為2 (上視照片) 3-36

圖3-26 Free Space MEMS Optical Switch對稱連接-節點度為3(六邊形) 3-37

圖3-27 光纖通訊網路與微光機電系統元件之關聯 3-39

圖3-28 垂直共振腔面射可調變型雷射 3-41

圖3-29 以Mechanics AntiReflect Switch (MARS) (機械式反反射開關)製作Tunable Filter (可調變之光濾波器) 3-42

圖3-30 FDFA光放大頻譜圖 3-44

圖3-31 以MARS原理製作的EDFA 3-44

圖3-32 結構剖面圖 3-45

圖3-33 Ring Resonator共振原理 3-46

圖3-34 Ring Resonator (Lucent Technologies) 3-47

圖3-35 Mechanics AntiReflect Switch (MARS) (機械式反反射開關) (Lucent Technologies) 3-48

圖3-36 MicroMechanical Grating的光調變器 3-49

圖3-37 3D MEMS Optical Switch (Lucent Technologies’ Lambdarouter) 3-52

圖3-38 液晶光開關系統 3-54

圖3-39 全像光開關系統 3-54

圖3-40 熱光式光開關系統 3-55

圖3-41 聲光式光開關系統 3-56

圖4-1 精工儀器(Seiko Instrument Inc.﹔SII)手錶型行動電話(穿戴式資訊

產品) 4-3

圖4-2 Siemens三頻迷你手錶型手機(Wristphone) 4-4

圖4-3 微機電技術可取代之無線通訊元件 4-7

圖4-5 固態電子微切換器與微機械式切換器的性能比較 4-11

圖4-6 電阻式微機械式切換器 4-13

圖4-7 電容式微機械式切換器 4-13

圖4-8 間距調整式可變電容 4-17

圖4-9 調整重覆面積區域式可變電容 4-18

圖4-10 寬頻的LC濾波器 4-19

圖4-11 垂直式微共振子 4-22

圖4-12 側向式梳狀驅動器微共振子 4-22

圖4-13 薄膜體型聲波共振子 4-23

圖4-14 MEMS可變形鏡面元件 (Deformable Mirror Device) 4-27

圖4-15 MEMS-DMD畫素之組合結構 4-28

圖4-16 DMD畫素之解剖結構 4-29

圖4-17 數位微鏡元件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4-30

圖4-18 DMD製程、封裝、測試之操作流程示 4-31

圖4-19 DMD畫素單元之結構設計發展流程圖 4-32

圖4-20 Hidden Torsion Hinge (藏匿型力矩絞鏈)、Yoke (軛形架)的SEM 4-34

圖4-21 DMD面板規格之發展時程圖 4-35

====表目錄====

表1-1 全球MEM應用市場分布(2000~2005) 1-2

表1-2  全球MEMS元件市場(2000-2005) 1-4

表1-2  全球MEMS元件市場(2000-2005)-續 1-5

表2-1  MEMS-Inject head應用區隔比例 2-5

表2-2  未來2、5 、10年MEMS-Inject head的技術需求 2-16

表2-3  MEMS-Inject head尚待加強的技術能力 2-17

表3-1  光通訊開關在光學網路中的應用範圍 3-10

表3-2  Optical Switch (光通訊開關)優異性之衡量指標 3-12

表3-3  MEMS Optical Switches在MEMS中的市場 (1999-2004) 3-13

表3-4  光源種類性質之比較 3-40

表3-5 Optical Switch的其他(非MEMS)競爭技術 3-56

表4-1  MEMS-DMD的發展歷史 4-26

表4-2  比較MEMS-DMD之Deformable/Digital Mirror Device 4-27

表4-3  倍強科技公司簡介 4-40

表4-4  亞太優勢系統公司簡介 4-41

表4-5  亞太優勢系統公司合資狀況 4-41

表4-6  華新麗華公司及其微機電小組的發展狀況 4-42
章節檔案下載
第一章 緒 論
7
0 元/點
第二章 MEMS-Inject head
19
0 元/點
第三章 MEMS Optical Switch
60
0 元/點
第四章 MEMS在3C中的挑戰與因應
45
0 元/點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
0 元/點
上一篇由大陸寬頻網路的發展探索台灣之...
下一篇3C用鎂合金製品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