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訊廠商將韓國市場定位為附屬戰場,主要是因為其市場規模不大,加上八成左右的市場為當地大企業財團所佔據,對於外來廠商而言,事實上最多只有不到三、四十萬台的量,
市場規模相當有限。
不過,在經歷了一場金融風暴,所有企業廠商開始進行重整之際,韓國市場的競爭態勢面臨洗盤。而韓國政府更是以國家政策全力帶動,各項資訊化措施,如Internet
PC(又名國民個人電腦)計畫、大學聯考增加電腦活用能力考試科目等,于韓國國內如火如荼的展開。另外,有更多的新興銷售方式在當地衍生,為韓國國內、外之資訊廠商造了更
多的商機,也漸改變了韓國市場以往的風貌。韓國市場已較從前開放,並且因市場大環境的劇變,以及風暴後韓國企業集團紛紛往國際分工及重點集中發展進行的同時,當中所釋放出
來的商機將不容忽視。MIC希望透過本報告的完成,提供資訊廠商對於韓國市場及產業有更深入的了解,而更重要的是能成為經營該市場時的重要參考。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以南韓地區為主,內容共分八個部分,主要以資訊產業相關為主體,研究主體的選擇上,也以其重點發展產業,或與台灣有正面衝突的部分做分析。研究首先論述韓
國資訊產業及市場之特性與總體環境現況;其次分別就韓國資訊產業政策及重點資訊電子產業的發展現況加以探討;接著第六及第七部分則進入本篇報告的另一重點,亦即韓國資訊大
廠在金融風暴後的策略走向,以及韓國市場在經歷金融方暴後的現況,以及其個人電腦市場整體現況、與銷售直接相關的行銷通路、消費者行為分析做探討,試為讀者勾勒韓國資訊產
業與市場最新及最完整的輪廓。
最後一部分為結論與建議,主要依循整部研究的脈絡,於結尾處再次提出整理,並對我國政府及相關主管機關提出建議,亟望能從觀察中提出可資台商鑒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