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發展至今為我國第二大之出口產業,1998年紡織品之出口金額已達145億美元創造了113.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但是較去年同期衰退15.9億美元,因97年第
三季的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造成全球紡織供需失衡的現象逐一浮上抬面。
分析這幾年我國紡織產業的轉變可發現 ,傳統上紡織品之外銷已由成衣為主轉變以布類為主導, 98年布類之外銷金額高達89億美元佔紡織品總出口值之60%以上,而整體產
銷結構又以長纖梭織布為主。
環顧整個產業,我國長纖梭織業主要競爭對手以南韓為主,雖然該國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重創洗禮,但政府當局已提出振興方案,並於98年9月提出米蘭計劃預計規劃至西元
2003年
總投資金額為6800億韓元相當170億台幣,整體而言以生產、設計、行銷為主,相較於我國最近推動雲林絲織專業區,初期將投入250億台幣,再加上六輕的興建與人纖加工
絲專業區,整體而言,上下游整合以提昇我國長纖梭織布在國際市場上之競爭力。
中國大陸在紡織政策方面提出未來三年進口布料自給率要由40%提高到65%視必將造成我國長纖梭織業重大的影響,且台灣的出口地區過度集中香港值得業者深思。
區域經濟的興起如NAFTA效應, 傳統輸美紡品大國如中國大陸將逐漸被墨西哥等鄰近國所取代, 面對全球經濟環境變遷之激烈競爭,業界應以正面思考,採取積極之策略,建
立上下游合作關係,且加強分散及拓展國外市場,持續研發新產品,並縮短交期建立快速反應市場之能力才是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