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保健」已為全球最重要的食品消費趨勢,不論歐美、日本、臺灣、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廣義或狹義的保健食品,其已成為極具關注、高投入且具發展潛力的重點產業,巿場成長表現亮麗。今日臺灣保健食品產業或企業的競爭實力,能否透過與中國大陸的合作能量,搭建更紮實與寬廣的產業發展道路或商機,係本研究關心的重點議題。因此,本研究將從兩岸保健食品產業環境、價值鏈運作等角度,發現現況與差異,發掘兩岸保健食品產業合作空間與關鍵問題。研究發現:
1.兩岸保健食品產業合作的五大動因,包括:(1)走在趨勢;(2)注入活水;(3)掌握時機;(4)增加活力;(5)延伸文化。
2.兩岸保健食品產業合作,可創造的六大商機,包括:(1)產品創新力;(2)素材深耕力;(3)文化加值力;(4)拓展外銷;(5)布局全球;(6)增加國際合作機會。
3.中國大陸保健食品原料供應豐富、人口支撐的內需巿場可觀潛力,及政策具操作空間,是中國大陸保健食品產業的優勢基礎。雖目前面臨法規未確定,巿場混亂,與消費者對保健食品存在高度的信任危機等問題。但因產業屬朝陽產業,巿場發展可創造的空間仍大。今日中國大陸保健食品產業現存的問題,即是明日臺灣廠商可突破的商機。
4.臺灣紮實的產業鏈布建於產業中下游,上游僅微生物及部分特色農特產品素材端發展較為成熟。為加速產品深度及能量,增加下游客戶服務,除品牌培育外,新興的產業動力逐步向關鍵保健素材及客製化應用服務深化。
5.中國大陸的產業鏈布建分散於上中下游,但產業鏈中的價值活動較為鬆散,廠商品質與優勢能量差異性大。因具動植物原料優勢,上游素材原料的生產、萃取及量產等活動已成形,唯部分價值活動仍未完全開發或到位。保健素材應用端的價值服務多數未成形,僅外資廠商從事及運作。
6.建議未來兩岸保健食品產業的合作模式,有二:(1)從獨特性素材開發著手布建新產業鏈;憑藉臺灣技術優勢、整合實力及產學研研究能量,透過中國大陸的原料、巿場優勢,共同爭取中華獨特素材的國際地位與空間,為兩岸產業注入正面的力量。合作效益雖非立即可顯現,但卻有機會布局全球。(2)從品牌及代工服務著手擴大巿場空間;但投入品牌,注意需有豐厚的資金支援;投入代工,重借重全方位服務展現差異;蓄積實力,成為後續品牌發展奠基。
7.兩岸產業合作除存在雙方法律規範等執行面障礙,待克服外,亦有歐美日廠商的競逐壓力。後續精實臺灣競爭實力,保持合作吸引力,引導兩岸趨勢發展,臺灣保健食品產業才能真正透過合作,贏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