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況
1.市場:2004年我國螺絲螺帽產值為新台幣918億元,較2003年成長24%。出口值達799億元,出口比例為87%,而出口國以美國為主,其佔總出口值的50%。
2.廠商:螺絲螺帽廠商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廠家共計有1,355家,從業人員27,659人。工廠分佈地區,以南部的高雄縣市與台南縣市的比例最高,達40%,岡山地區約有350家工廠。
二、展望
1.產品與技術:
A.標準件未來發展較無競爭力,特殊規格件將為競爭主力。
B.汽車扣件、3C精微扣件,為值得開發之產品。
C.傳統Ti-bAh-4V鈦合金在室溫成形性較差,因此,冷鍛螺栓或鉚釘均不易,故需採用溫鍛或熱鍛成形技術。
D.多工程精微鍛造製程技術由於具備高量產性、高產品精度、低成本之特點,極具市場競爭力。目前已開發出最小軸徑0.3mm以上之實心與中空軸件、扣件與傳動件,零件精度≦10μm。
2.產業前瞻:
A.螺絲螺帽產業仍存在原料價格上漲、產業升級慢、同業互信溝通不足、惡性拼價競爭、產業外移嚴重等問題。雖然經營環境競爭激烈,不過業者仍保有活力,國內仍擁有完整的上下游體系,較自由化的金融市場及法制機制。
B.外銷市場仍以歐美國家為主,而隨著歐美經濟景氣的回升,及產業因競爭激烈而往亞洲低成本製造區域下單,積極承接歐美高附加價值訂單,正是國內業者轉型的良機。
三、競爭分析
1.優勢:
A.彈性靈活經營,周邊產業健全。
B.多數廠商取得ISO、TS等國際認證。
C.原料品質穩定優良,供貨穩定。
D.大量生產與規劃管理的製造優勢。
E.成型機等設備不斷研發創新,自動化生產及模具加工等設備精良。
F.相較歐美國家,具低成本製造優勢。
2.劣勢:
A.原料持續上漲,轉嫁不易。
B.小型企業不利於國際行銷與研發。
C.高附加價值產品研發不足,產品設計專利仍在美國廠商手中。
D.經驗豐富之人力不足及無法吸引人才。
E.過渡依賴美國市場。
3.機會:
A.亞洲漸成全球生產製造重鎮。
B.全球經濟回穩,帶動美國、大陸等汽車市場。
C.國內高雄捷運公共工程興建及3C產業持續成長。
D.歐美國家釋出代工訂單。
4.威脅:
A.大陸台商與國內業者競爭激烈。
B.台灣產業持續外移。
C.客戶不斷要求降價。
D.WEEE、ELV指令實施日期逼近,新製程技術待開發。
四、建議
1.引進先進的技術、建立人才培育及教育訓練制度,促進技術升級。
2.產品結構轉型,朝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發展,由量產轉向精產。
3.結合政府與學術界資源,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與製程技術,移轉業界。
4.台灣扮演製造業前段研發設計及後段組合、行銷的新角色,中段的代工部分則委由國外製造代工業,展開台商跨國企業,國際分工製造模式。
5.成立專業工業區與國際行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