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況
1.市場:2004年我國汽車鋁輪圈產量約1000萬個,產值約新台幣110億元,成長10%。2004年出口值為85億元,出口比例約77%,主要出口國為美、日、阿拉伯,約佔總出口值的6成。
2.廠商:國內鋁輪圈廠商約23家,主要分佈在桃園縣,以中、小企業為主。目前有巧新及富辰生產鍛造鋁輪圈,其餘皆生產一體式鑄造鋁輪圈。
二、展望
1.產品與技術:
A.產品朝利基性、差異化、高單價鋁輪圈發展:
-輕量化、高強度、大尺寸
-新式樣、表面亮麗塗裝且具立體感
-薄壁化、組織微細化、提升機械性能。
B.技術朝電腦化、自動化,綠色製程發展
-利用CAD/CAM/CAE縮短產品設計及開發時間。
-利用電腦凝固模擬進行鑄造方案及模具設計。
-改善製程,如模具冷卻、模溫控制、鋁湯清淨化。
-提高自動化,減少勞力需求,改善作業環境。
2.產業前瞻:
A.環保及汽車輕量化的要求,有利於鋁輪圈的需求。
B.雖然先進國家汽車需求已呈飽和狀態而趨緩,舊車之售後維修市場仍大有可為。
C.全球汽車零組件採購重心逐漸移轉至亞太地區。
D.以自身核心技術為基礎,進行產品多角化,分散產業風險。
E.規模大者,應尋求進入國際分工體系,擴大經濟規模,提高競爭力。
F.建立與大陸的差異性,並發展利基性產品,擺脫殺價競爭的不利場面。
G.2004年北美、西歐、日本之OEM汽車鋁輪圈需求量合計約7500萬件,預測2008年可達9150萬件,複合年增率約5﹪。
三、競爭分析
1.優勢:價格較先進國家具競爭力。周邊產業配合完整,反應快速。產品開發、設計創新能力強。管理效率較佳、交期短,品質穩定。國際行銷能力強。
2.劣勢:土地、原料、人工等生產成本高。企業規模小,量產能力受限。研發人力及勞工不足。內需市場小,依賴外銷售後維修市場。鋁錠依賴進口,價格及來源不易掌控
3.機會:利用台商研發、管理、行銷等優勢,發展國際分工體系,擴大市場規模。開發少量多樣、高單價、差異化產品,擺脫中國大陸之價格競爭。自創品牌,分散開拓海外售後市場。簽訂長期OEM合約,多角化經營。
4.威脅:中國大陸及東南亞之低價競爭。生產線逐漸外移,產業面臨空洞化危機。鋁錠原料漲價,侵蝕廠商獲利。汽車中心廠要求OEM廠商逐年降價。
四、建議
1.政府支持鋁輪圈相關研發計畫,協助產業技術升級需求。
2.放寬廠商申請外勞人數及其工作期限之限制。
3.成立產學研研發聯盟,利用各方資源,降低研發成本。
4.於既有法人單位下,設立「高功能輕合金工程應用中心」。
5.推動水平策略聯盟及分工。
6.提升自我能量,跨入高附加價值產品領域。
7.進入國際分工體系、掌握市場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