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國工具機產值大幅躍昇644億台幣的水準,穩居為全球第六大生產國,而分析其原因不外乎我國廠商掌握全球市場的脈動,以具備優勢的競爭條件快速搶攻有利的市場,使我國工具機產業在大環境的逆勢中,異軍突起。
綜觀全球工具機市場動態,牽動產業波動的因素不外乎先進工業國家景氣循環所造成的需求降低,以及中國大陸未來將成為世界工廠的角色,從製造業群聚的效果,將可透析工具機市場未來的成長性。
面對全球焦點集中在中國大陸市場,始終穩居第二大進口國家的我國,在掌握多數優勢之下,如何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也為我國工具機產業開設出第二個生產基地,將是未來經營策略的主軸。
本專題研究將以我國在中國大陸市場地位為主軸,同時觀測其他競爭國家以及中國大陸本身的調整,並以市場需求的演變,提供策略佈局的建議。專題研究第二章先由全球工具機市場需求現況出發,藉由全球市場現況與需求分布,分析我國工具機耕耘全球市場的績效,再由了解我國工具機產業發展現況勾勒出我國工具機業經營的佈局與趨勢。第三章則鎖定中國大陸市場作為本研究的主軸,先概括性的了解中國大陸工具機市場需求狀況,以及中國大陸工具機產業的發展現況,緊接著從國際工具機企業耕耘中國大陸市場的腳步,比較我國與其他國家在中國大陸企業經營的區隔。
第四章則以中國大陸市場為基礎,進一步分析我國工具機產業在區域競爭中所面臨的挑戰,首先從市場佔有率的角度分析我國工具機的競爭力,其中便是以韓國及中國大陸對我國產業的威脅最顯著,因此分析中進一步探討中國大陸與韓國對我國的威脅程度,並回過頭來看我國工具機產業面對這樣的威脅情形下,產業目前尚待突破的關鍵因素。
第五章則是針對新競爭環境下工具機如何由價值活動中重新再造的觀點,分別針對資源運用、企業結構及市場需求等三個角度,探討我國工具機產業如何突破現有困境,尋求產業再造與升級。在面對中國大陸市場龐大的商機與挑戰中,本研究特由中國大陸市場與我國工具機產業發展的環境條件著手,分別從要素條件、支援體系條件、市場需求條件及政策法規條件等方面,比較兩岸的優劣勢並引申出對於產業價值體系建立如何搭配產業發展的環境條件,以提高國內工具機產業附加價值。根據本研究的系統分析,得到了以下三個結論:一、市場需求越高隱含著競爭越激烈;二、中國大陸產業結構調整威脅加劇;三、價值活動的整合程度關係到我國產業的升級。針對此三個結論,本研究並提出五個具體的策略建議,作為我國工具機產業發展的寶貴建言:一、將產業聚落的優勢擴大到區域整合的創新環境;二、以協同開發將協力體系納入創新夥伴;三、以資訊技術整合價值節點;四、整合行銷介面,推動機械行銷與服務商業化的營運模式;五、以內需市場作為升級與轉型的試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