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已在全球如火如荼地推行,其相關構面包含人、車、路、環境,其過程是利用各式先進之資通訊技術將訊息快速地在不同主機間交換以取得最適化之作業環境。商車營運服務(Commercial Vehicle Operation,CVO)是特別針對商業營運車輛的管理所設定的項目,其主要內容包括即時商用車隊管理系統、電子化商用車隊行政系統、即時貨物管理系統等,其主要目的為提昇營運效能、增加運輸過程安全、提高客戶滿意度。
智慧型商車營運服務的運行需要跨領域產品與服務的結合,包含汽車業、電子業、通訊業、軟體業、政府單位、貨物運輸業、租賃業等。商車營運業者在營運車輛上安裝商(車)用資通訊系統(Commercial Telematics)進行即時運算及即時訊息交換以完成客戶委託之工作。由於商用資通訊系統之服務與功能是為一群有類似特殊需求的駕駛人所設定,所以,在娛樂系統、即時追蹤定位、駕駛人行為監控等功能的完整性與嚴謹性與一般民用資通訊系統略有不同。另一方面,新科技與新工具之運用勢必對商車營運過程產生變化,特別是在貨物運輸業,因為市場競爭激烈造成利潤降低及車安事故頻傳使大眾對貨車產生之疑慮,預期在商用資通訊系統導入後,將能有效降低營運成本、增加貨運過程之安全性、提供其他加值服務。
商用資通訊系統包含硬體平台、應用軟體、及通訊服務,其運作聯結多種不同技術,技術規格主要由國際大廠聯合制定,台灣廠商的角色偏重於規格之應用及商品化。在硬體平台製造方面,台灣廠商之技術能力與國際大廠大致相同,部份零組件甚至執全球之牛耳。在應用軟體部份,台灣廠商在部份應用軟體,如:定位追蹤系統,與全球其他廠商有相近的能力,但是像遠端診斷或駕駛人生理診斷則是落後於國外廠商。通訊服務方面,除日韓部份廠商外,市場上仍以2.5代的GPRS系統為主,台灣在行動通訊部份與主要大廠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下表是商用資通訊系統的主要功能及各功能運用之技術。
商用資通訊系統之八大功能及其運用之主要技術
自動車輛定位系統(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AVL)-衛星定位技術
自動車輛辨識系統(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AVI)-無線通訊技術影像辨識技術
車內運算及通訊系統(In-cab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行動通訊技術
車內導航系統(In-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s,IVNS)-衛星定位技術行動通訊技術
駕駛人行為監控系統(Drive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行動通訊技術無線通訊技術影像辨識技術
遠端診斷系統 (Remote Diagnostics)-行動通訊技術機電診斷技術
貨物管理系統 Product Management)-行動通訊技術貨物管理技術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根據ABI Research推測,2004年全球商用資通訊系統市場總值約為25億美元。北美地區是最大市場,預期2010年全球市場總值將成長到70億美元,北美地區仍是最大市場。台灣廠商可就此趨勢及市場特性尋求利基,設定營運策略。
檢視商用資通訊系統之功能與貨物運輸業者之價值創造過程並佐以個案觀察分析,IEK認為運用商用資通訊系統將減少車輛運送過程之多餘開支約10%,包括減少因迷路或塞車所造成之油耗、增加載貨率並減少載具數量、減少保險費用支出等,貨物運輸業者將可因營運效率的提昇將連帶增加其他價值創造過程之附加價值並創造企業之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商用資通訊系統之運用使貨物運輸業者有能力在車輛運送過程直接創造新的加值服務,如:結合數種資通訊系統技術與企業核心優勢所產生之服務、貨物收送過程之異業結盟服務等。
給台灣廠商之建議
IEK認為台灣貨物運輸業者應運用商用資通訊系統以降低成本支出並運用此成本優勢進行購併之行為以增加規模,進而經營亞洲區域市場。另一方面,使用資通訊系統對貨物運輸業者之營運模式及行為造成變化,貨物運輸業者可降低不同模式間之進入障礙以取得較高之利潤率。
就汽車製造業而言,無論是商用車或乘用車,車行安全、娛樂通訊、減低油耗等因素使車輛安裝資通訊系統是一股必然的趨勢。因此,汽車業者應思考如何與資通訊系統業者建立合作關係,在車輛設計開發時期直接將資通訊設備之規格納入設計成為重要配件之一,以取得競爭優勢。
就商用資通訊系統業而言,台灣市場內少數大型車隊業者已嚐試安裝並使用商用資通訊系統,但安裝的系統其功能較簡單,資通訊系統業者應盡速開發或引進其他應用程式,增加整體資通訊系統價值。另一方面,未來當面臨台灣市場逐漸飽和時,資通訊系統業者應考慮進入亞洲其他市場經營,但各國市場之特性及經營環境有所差異,因此,台灣資通訊系統業者需考慮尋求當地國之合作廠商一方面取得圖資等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減少經營障礙並增強當地市場之認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