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飲料廠商大舉投資擴廠,導致超額產能現象出現,統一、光泉、泰山、愛之味及台灣農林等多家廠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及提升競爭力,紛紛與競爭同業化敵為友,採取委外代工生產策略。本研究自飲料廠商代工動機萌生、實際行動採取、雙方合作關係至未來產業代工發展方向等作整體性探討。
飲料廠商委外生產的主要原因為,藉由代工可擴充產品種類,且無須擴充現有生產設備、快速推出新產品與降低產品開發風險等因素。2003年飲料廠商委外代工的產品種類,主要是茶類飲料、包裝水與果蔬汁,產品包裝型態以PET瓶、鋁箔包居多,產品流通型態則以常溫品為主。
目前80%飲料廠商有3-12家受託廠商可供評選,評估受託廠商所需時間約3-6個月,故委託廠商選評合作夥伴的困難度與轉換受託廠商的成本低,使得受託廠商彼此替代性高。而委託廠商搜尋代工供應商的模式,主要是廠商自行搜尋與透過同業廠商推薦。
除了生產製造部份,與價值鏈核心部份委託廠商自己掌控外,未來委託廠商期望增加的代工服務項目有:出貨後勤、客戶服務、進料後勤。未來委託廠商的代工發展策略,其經營重心將置於行銷、通路擴展、新產品開發,其餘部份仍傾向透過代工聯盟縮短價值鏈流程,降低營運風險與成本。
受託廠商方面,受託廠商將委託廠商的代工價格、商譽與代工產量列為主要選擇合作考量點,從考量因素顯示其經濟動機大於社會關係誘因。而參與代工合作相關部門為何?因代工以生產活動為基礎,與生產製造直接相關的活動-品質管理,屬於受託基本條件之一,故生產製造與品管部門是代工合作的主體。參與代工活動人員層級方面,以中階人員為主,高階層級與一般層級人員參與比例也不低。
未來在生產製造之外,受託廠商提供的主要服務項目有:出貨後勤、進料後勤、產品研發與銷售作業等服務。至於受託廠商未來的代工策略,則涵蓋擴大代工品項、購置新生產設備與提高代工比重等範圍;目前部份廠商尚無自有品牌,藉由代工合作所獲得的學習效益,未來可能會推出自有品牌產品。
現今台灣飲料代工合作基礎鬆散,透過深化代工合作關係、強化受託廠商的附加價值,以建構強韌的代工網絡,並將台灣飲料代工合作經驗與模式複製至國外地區,將有效提升飲料廠商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