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的競爭壓力,國家的發展須持續思考如何可以永續,企業須思考可以持續的成長的動力,並保有全球競爭力,因此,從長期的觀點進行未來發展之觀測,有益於對於未來發展規劃與布局,從探索會有甚麼樣的未來?作為資源投入與該如何採取行動的開始。
探討2030 年全球的展望,並非著眼於預測未來的不確定性問題,而是討論面對未來的變化,我們可以怎麼做選擇。現在我們有許多選擇,這些選擇決定了2030 年或2050 年的世界會變成怎樣,也決定了我們下一代將面對的危險會是什麼?有鑒於此,本研究持續觀測國際重要宏觀趨勢的發展與進程,探討
趨勢對我國社會、產業與技術發展之關鍵議題,並針對重要議題解析。
展望未來之重要趨勢,研究將趨勢預測時程設為2025年並往2030年移動,參考全球新興風險與挑戰,以及全球新興趨勢轉變與新局,因此累積從2013年的研究資料與資訊、經過前瞻研究團隊持續的討論與專家研析,提出2025年的趨勢,包括人口結構高齡化、區域經濟體競逐、虛實社交整合、環境友善與製造再興、極端氣候成為常態、資源效率提升與跨領域技術整合(圖0-1)(2025 年全球重要趨勢)。
完成2025 年重要趨勢選擇後,收集趨勢委員會中專家的趨勢意見,研究提出十大重要趨勢(圖0-2)(2025對台灣的重大影響趨勢),並運用未來年表進行趨勢變化之說明。
此外,本研究針對重要趨勢議題進行解析,綜整的重要議題包括先進製造與技術發展、製造相關技術深耕、主要國家智慧財產創造價值的發展等。
隨著先進國家經濟發展趨緩、製造業占比逐漸減低以及失業率攀升,各國政府從新檢視產業發展方向與規劃,也進一步重新評價與思考製造業在各國家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為要提振經濟、創造就業,該如何推展製造業,讓價值提升、創造新的經濟成長動能。因此美國、德國、法國、韓國等均提出製造業發展的策略,以提振製造業之發展與競爭力。其中最為熟知的就是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與德國工業4.0計畫。美國推展先進製造夥伴計劃,以建立促進廠商與人才互動的生態系統為目標,因此專業製造網絡需坐落在全美各處,製造研發之經費主要源於企業,在生態系建立上特別強調企業的參與,引導企業資源投入,也因製造業數位化普及,包含3D列印設備、機器人、DIY工作坊(自造者空間)等因數位製造趨勢興起,美國白宮也推展了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
德國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位化的產品與服務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線將消失,並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觀測主要國家近期在製造業發展,總體性的製造發展戰略為產業發展主軸之一,面對各國對於製造業的重視,並以製造業推升國家經濟之發展,我國在製造業之發展策略上,也需要制定臺灣製造業發展未來規劃,作為產業發展方向的引導與參考。
在製造業深化的相關技術中,主要的策略方向分成三項主軸,包括政策、基礎環境建構及製造技術應用三方面進行,且發展政策與技術是從「製造生態體系」建構進行規劃,並與傳統製造業區隔。推動之主要對象多著眼於中小企業核心技術能力的強化,協助創意性發展,以韓國為例,投資中堅企業與中小企業核心技術,提供獎勵措施與研發機構資源,促使重點領域或產業技術發展。
我國基礎技術深耕的規劃需要從人才、核心技術競爭力強化及技術創新生態體系之明確聚焦。此外,未來環境在工業減排的目標與規劃將有具體目標,這也成為我們參與國際價值鏈一環的挑戰。
主要國家智慧財產創造價值的發展在2014年觀測中發現,有些國家推動以智慧財產權或是技術移轉,強化研究發展的成果價值與運用,政策規劃之重點包括成立技術移轉公司、加強執法監管、運用創投來提升科技轉化之機會等。我國產業研發前若能先綜合各國產業政策、產業分析、智財分析等,建構該產業的「產業化專利地圖」,並做未來發展模擬;另外,重視研發規劃、研究計畫之專利布局策略。研發規劃需考量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同步進行,強調專利布局與技術移轉應用,使技術研發成果與產業需求銜接;另外也需培養智財與技術移轉價值評估的專業人才。
關鍵字:前瞻研究、全球趨勢、2025年、先進製造與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