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繼日本與韓國之後將「智慧型機器人」列為未來新興產業,目前服務型機器人正值產業萌芽期,個人與家用機器人為最俱成長潛能之產品類型。智慧型機器人產業關聯性高,除可帶動相關聯產業的發展,其產品具備高附加價值的特性,市場潛在需求量大且產品多樣化,符合台灣具備少量多樣化生產能力,且可結合台灣現有資通訊優勢產業共同發展。自從2005年行政院產業科技發展策略會議,將「智慧型機器人」列入發展議題之後,又根據2006年會議決議,加速落實“便利新科技,智慧好生活”相關計畫的推動措施,選定未來十大新興產業來帶動新興科技的創新突破,其中未來9年(2015年)的重點產業涵括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化居住空間、軟性電子、生技醫藥、奈米科技生活化等,期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提升產業門檻,增加產業獲利,加速建立我國科技優勢競爭力,及早切入新興科技開發並掌握主導地位。目前政府科技政策發展方向,係運用革命性科技來提升國內科技產業的水準。智慧型機器人範疇甚廣,在眾多機器人產品選項中,由經濟規模與台灣優勢等考量,「個人與家用機器人」是台灣廠商可立即投入,發揮快速推出產品進入市場專長。因此,本專題將深入探討台灣發展個人與家用機器人之可能發展模式、現有與潛在廠商、研發機構與產品,期能知已知彼,提出研發、生產與行銷等構面之策略建議,做為國內廠商與機構發展之參考,並展望未來商機。台灣廠商如何在此時依據本身之優勢能力投入機器人產業,選擇最有利的策略以掌握發展契機是本專題研究之目的之一。另外,將提出台灣發展個人與家用機器人產業之策略選項,包含技術研發、產品生產、行銷服務等值價活動,並標竿美日韓機器人政策,做出適合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之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