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並非新創技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已被應用於辨識盟軍飛機或敵機,直到最近才被視為21世紀供應鏈最重要的技術。特別是在全球第一大零售業者Wal-Mart宣布RFID推動計畫後,RFID技術已在零售業掀起一股風潮,全球前10大零售業者中包括Wal-Mart、Carrefour、Home Depot、Metro、TESCO、Kroger、Costco等9家業者都有導入RFID技術之規劃。
從國際零售業大廠RFID技術應用現況,可發現目前尚未全面導入企業經營,大多屬於實驗或示範性階段,若要快速普及尚有技術頻頸需要克服,預估2008年為是一發展關鍵,若能順利跨越鴻溝,應用RFID技術的零售業者,將會由高瞻遠矚的早期使用者,延伸到實用主義的大眾使用者,而此一轉變也將為全球零售業的服務模式帶來革命性創新,背後所隱藏的市場商機無限。
美國Frost & Sullivan樂觀估計,全球零售業RFID應用市場規模將有40%左右的年成長率,由2004年的4億美元,增加至2011年的42億美元。根據英國DATAMONITOR保守估計,全球零售業RFID應用市場規模將有35%左右的年成長率,由2005年的3億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10.3億美元,主要應用市場以美國、英國、德國及法國為主。
反觀國內,受到RFID軟硬體投資成本過高、讀取率未達百分之百、隱私權問題等議題的影響,目前國內零售業導入RFID技術的意願並不高,加上缺乏規模經濟,且供應鏈整合能力或議價能力相對較低,因此如何帶動台灣零售業者對RFID技術之需求是國內發展之關鍵。
零售業對RFID技術的應用無所謂標準模式,須根據不同經營環境,提供客製化的系統服務,要帶動國內發展當務之急就是讓國內零售業者瞭解RFID技術確實能為企業經營帶來正面效益。從本研究之實際案例進行效益分析後,發現台灣零售業者應用RFID技術的確能達成預期的關鍵績效指標,且短期內可讓投入產出效益達到損益兩平,因此建議國內業者應破除國際大廠導入才有規模經濟之迷思,從企業面對的經營瓶頸,重新評估RFID技術是否能提升管理效率,再決定是否採用此一新技術。
而看好RFID未來市場發展商機,RFID國際領導廠商都已開始積極卡位,例如Alien已成功提供RFID電子標籤給Wal-Mart及TESCO等,又如IBM已成功提供系統整合服務給Wal-Mart、Metro及TESCO等。從零售業者之需求特性,分析RFID軟硬體廠商須具備關鍵成功因素包括:國際通訊協定標準化的掌握、上下游策略結盟、系統整合與客製化能力等。
與國外廠商相較台灣在RFID產業投入時間點相對落後,但台灣擁有半導體與電子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完整的優勢,若是透過策略性布局急起直追,仍有相當大的機會,建議國內RFID軟硬體業者可採取『安內攘外』策略。特別是硬體業者方面,建議從台灣市場練兵,透過與國際RFID軟體與系統大廠進行結盟合作,提供與國外硬體相容的產品,用以累積實務經驗。另外,看好未來中國大陸零售業RFID應用市場的高成長率,國內硬體業者可積極與當地軟體與系統廠商共同合作,掌握最新通訊頻段標準發展以及系統規格需求,並培養當地系統建置經驗。最後藉由產品或服務輸出的模式,破除台灣RFID產業內需市場不具規模經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