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產業將是21世紀發展必然的趨勢,因此轉殖動植物的發展亦符合我國既定的精緻農業永續農業發展政策,近年來先進國家投入動植物基因轉殖者,每年都在增加。
基因轉殖動物是指將外來基因移入動物體內,所以利用這類動物的生技產業又叫動物工廠(animal bioreactor)。基因轉殖動物及複製技術可應用到家畜育種改良、生技醫藥品的生產、絕種動物的保存、人體器官的量販以及基礎科學的研究等。目前這項產業的產值,可說是完全沒有,但未來將可以成為生物技術中一項重要產業。現階段研究中的動物工廠產品,有人體抗凝血Ⅲ、Alpha-葡萄糖、人體Alpha-抗胰蛋白、血液凝固第八因子、抗體、TPA、EPO、白蛋白、膠原蛋白等。於公元2000年時將有產品正式商品化。體細胞複製技術也將對倫理道德、宗教、法律及傳統觀念造成衝擊。也因為基因轉殖與體細胞複製的進展興起了生物技術一項新研究主題:生物倫理學(Biothics)。
基因轉殖植物在技術層次方面與基因轉殖動物是雷同的。轉殖動植物所耗費之高科技人力與設備相當昂貴,在創業初期,有賴雄厚的財力及人力支持研發工作,是轉殖產業得以維繫發
展之關鍵。轉殖作物的應用已經不再拘限於食物的提供。除了食物之外,轉殖作物應用在醫藥、特化或環境保護等方面,更是全球未來發展的趨勢。由於轉殖作物的研發工作,所涉及
的龐大人力物力,因此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推動生物技術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而建立我國遺傳資源法案,則可以保護我國生物種原的所有權。因此隨著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
將在明年初正式簽署,全球生物科技的發展與貿易規範也將進入成熟期之時,台灣則必須儘速制訂遺傳資源法案以及通過正在修法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案,方能落實未來21世紀台灣
的生物技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