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技醫藥醫療器材

兩岸醫療儀器產業發展環境掃描與競合分析

免費
出版作者 林宜玫
出版單位 工研院IEK生醫與生活組
出版日期 2003/12/31
出版類型 產業報告
所屬領域 醫療器材
瀏覽次數 1238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一、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業

中國大陸在2002年醫療儀器產業(包括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人民幣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產值達88億元人民幣,預估至2005年將達到170億元人民幣,年成長率達20%。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維持每年7~8%的高成長率,且隨著人民所得提昇,對醫療保健日益重視,衛生事業持續發展等因素影響下,醫療儀器市場將以每年15 %的速度成長,從2003年的200多億元人民幣,到2005年將達到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目前中國大陸共有醫療器材生產廠商約7,000多家,估計其中醫療儀器廠商總數約有2,100家,規模以上的醫療儀器生產廠商有210家,佔中國大陸規模以上醫療器材生產企業的32 %。根據中華人民供和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的分析,規模以上的醫療儀器廠商中,以三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的合稱),不管是在資產、工業總產值、產品銷售收入或利潤總額上,都具有較好的經營結果,而國有企業與股份制企業亦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大陸醫療儀器廠商,其中很多是規模較小、廠房陳舊、技術落後、研發能力薄弱的小企業,產品重複現象嚴重,主要以技術層次較低的設備為主,靠價格取勝,形成同業激烈競爭。但在歷經十多年的發展,迅速崛起一些大型醫療儀器生產企業,同時也提高中國大陸大型醫療產品國產化的比重,如:北京萬東的X光機、瀋陽東軟的CT、深圳安科的MRI、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的醫用加速器、汕頭超聲儀器研究所及山東新華的超音波診斷儀等,生產產品主要針對國內中低階需求,並逐漸對GE、Siemens、Philips、Toshiba等大型醫療儀器公司壟斷地位產生威脅。

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品的技術水準和品質,目前還難以滿足臨床使用的嚴格要求,使用者普遍反應多數國產品返修率和停機率高於國外同類產品。整體而言,受到缺乏多種學科和其他高科技應用技術的支援、上游產業制約及產品製造技術較差等發展瓶頸影響,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的技術水準落後國際先進國家約15~20年。因此,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的目標將是迅速提高產品品質。

二、台灣醫療儀器產業

國內醫療儀器市場規模於2002年已超過新台幣200億元,預估2003年將達新台幣219億元,由於醫療機構數量成長趨緩,需求成長亦區緩和,所以2003年僅較2002年成長4.8%。國內在醫療儀器產值部分,2002年療儀器廠商總產值約達新台幣103億元,較2001年成長14.4%,2003年在SARS疫情刺激醫療器材需求及外銷訂單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預估將大幅成長31%,總產值達新台幣135億元。

台灣醫療儀器廠商數約有106家,大部分為中小企業,且市場廠商集中度較高,以營收前十大廠商來看,就貢獻超過五成的產值。而資本額小於新台幣8,000萬元者約有90家,佔整體醫療儀器廠商85 %,但對整體產值貢獻度僅佔44%。由於內需市場小,廠商生產產品以外銷為主,外銷地區集中在北美及歐洲市場,國內大型廠商以為國際大廠ODM或OEM的生產方式為主,重要廠商有五鼎、百略、優盛、喬聯等公司。

我國醫療器材廠商約有三成以在大陸設有據點,且多屬於產製類似消費品、居家用的醫療電子器材,如:數位體溫計、數位血壓計、電療器具,或是輔具類產品,目前台灣醫療儀廠商在中國大陸設廠情況,據點大部分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北京、上海、江蘇(蘇州)、廣東(深圳、東莞),包括有百略、三豐醫材、雃博、優盛、喬聯等製造類廠商,以及像實密科技等代理性質廠商,也投入中國大陸市場開發。

三、兩岸競合

中國大陸目前經濟成長快速,國民所得成長,對於醫療保健需求質與量提昇,同時醫藥衛生體制積極推動改善,皆有助醫療儀器市場需求成長。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具有總數7億以上的勞動力,豐沛的勞動力,再加上便宜的工資與土地,不斷吸引全球之勞力密集產業競相設廠;而隨著技術及資本密業產業投資增加,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產業逐步升級,再加上職業訓練制度、擴增高等學歷人才,人力素質亦不斷提昇。2000年開始陸續公佈實施醫療器材相關法規,醫療器材的管理也正式邁向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督的模式。中國大陸的人力素質提昇、資本市場逐步開放,吸引國外資金投資更具競爭優勢,對我國亦產生相當的衝擊。

我國在製造技術和管理上,相較中國大陸較成熟,發展環境也較有規範,在精密機械、電子產業的良好發展,更有助醫療儀器產品開發。企業經營應採全球運籌的模式,將台灣定位在研發與營運中心,利用資源豐沛、市場廣大的中國大陸,在全球市場上競爭。中國大陸本地廠商,對於中國大陸醫療儀器市場最為熟悉,我國廠商可藉由當地領導廠商所佈建的銷售及售後服務通路,或是熟悉特定區域市場的經銷代理商,達到快速打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目的。

未來我國醫療儀器產業廠商必須加強研發,提昇產品附加價值,藉由我國所擅長的資訊電子產業,開創出具競爭力的醫療儀器新興產業。並與中國大陸建立起合作分工模式,並進行全球化策略佈局,善用中國大陸快速成長的各種人力與資源,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政府也應建構更良好的發展環境,鼓勵廠商研發投入,深化產業研發力量,並完整對於醫療儀器產業極重要的法規環境,提供更有效率、更具彈性的服務。

目錄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 論…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1-3

第二章 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業發展環境掃描…2-1

  第一節 市場現況…2-1

  第二節 產業政策與法規…2-11

  第三節 醫療儀器產品現況…2-41

  第四節 產業技術發展…2-50

  第五節 醫療儀器廠商分析…2-79

第三章 台灣醫療儀器產業發展環境掃描…3-1

  第一節 市場現況…3-1

  第二節 產業政策及法規…3-10

  第三節 產品發展現況…3-23

  第四節 產業技術發展…3-32

  第五節 醫療儀器廠商分析…3-45

第四章 兩岸醫療儀器產業競合分析…4-1

  第一節 兩岸醫療儀器產業發展比較…4-1

  第二節 兩岸醫療儀產業競爭力分析…4-4

  第三節 兩岸合作發展機會探索…4-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1

  第一節 結論…5-1

  第二節 建議…5-6

====表目錄====

表2-1 1998~2005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工業總產值…2-1

表2-2 中國大陸2003~2005市場規模…2-2

表2-3 1998~2003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進出口值…2-5

表2-4 中國大陸主要醫療儀器進口數量與金額…2-6

表2-5 中國大陸主要醫療儀器出口數量與金額…2-8

表2-6 1998~2002年中國大陸前十大醫療儀器進口國…2-9

表2-7 1998~2002年中國大陸前十大醫療儀器出口國…2-10

表2-8 外商投資專案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醫療設備類…2-28

表2-9 2004年自動進口許可機電產品目錄(醫療儀器)…2-34

表2-10 醫療儀器依使用形式分類…2-42

表2-11 中國大陸與歐、美、日醫療儀器技術比較表…2-50

表2-12 中國大陸超音波診斷儀器分類表…2-53

表2-13 1998~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品銷售收入…2-79

表2-14 1998~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業利潤總額…2-81

表2-15 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業企業結構…2-85

表2-16 2002年GE航衛主要產品產銷狀況…2-86

表2-17 2002年萬東醫療主要產品產銷情況…2-89

表2-18 2002年島津公司主要產品產銷情況…2-92

表2-19 2002年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直線加速器產銷狀況…2-94

表2-20 中國醫療器械工業公司組織架構…2-106

表2-21 中國醫療器械工業公司主要經營產品項…2-107

表3-1 近三年我國醫療儀器市場供需分析…3-2

表3-2 1998~2003年我國醫療儀器進出口統計…3-3

表3-3 1998-2003年醫療儀器產品前十大進口國…3-5

表3-4 1998-2003年醫療儀器產品前十大出口國…3-6

表3-5 2001~2003年國內前十大進口醫療儀器廠商…3-7

表3-6 2001~2003年國內前十大出口醫療儀器廠商…3-8

表3-7 2003年前十大進出口項目…3-9

表3-8 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研發補助計畫…3-11

表3-9 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醫療保健工業範圍…3-13

表3-10 醫療器材類別與品項數量…3-18

表3-11 我國醫療器材管理模式…3-19

表3-12 進口醫療器材產品審查程序…3-21

表3-13 醫療儀器各類別之主要產品…3-25

表3-14 我國具發展潛力之醫療器材項目…3-31

表3-15 國家衛生研究院醫療儀器研究計畫…3-37

表3-16 工研院生醫中心環境建構計畫成果…3-38

表3-17 中科院醫療系統技術開發四年計畫成果…3-42

表3-18 國內大專院校醫工系所之研究方向…3-43

表3-19 2001~2003百略醫學科技營收…3-47

表3-20 喬聯科技產品技術研究發展現況…3-52

表3-21 喬聯科技研究發展計畫…3-53

表3-22 2001~2003優盛醫學科技營業收入…3-55

表3-23 台灣醫療儀器廠商中國大陸投資狀況…3-62

表4-1 兩岸醫療儀器產業規模比較…4-2

表4-2 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機構及病床數…4-5

表4-3 2002年台灣醫療機構及病床數…4-6

表4-4 各國醫療保健資源比較…4-7

表4-5 兩岸就業人數與平均薪資…4-8

表4-6 全球主要各國經濟成長率…4-10

表4-7 兩岸國內生產毛額比較…4-10

表4-8 兩岸國民所得比較…4-12

表4-9 2002年全球前三大台製產品…4-13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1-3

圖2-1 1998~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工業總產值…2-2

圖2-2 1998~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進出口值…2-4

圖2-3 1998~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品銷售收入…2-80

圖2-4 1998~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業利潤總額…2-81

圖2-5 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企業經濟類型分析…2-82

圖2-6 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企業總資產分析…2-82

圖2-7 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企業生產總值分析…2-83

圖2-8 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企業產品銷售收入分析…2-83

圖2-9 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企業利潤總額分析…2-84

圖2-10 2002年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業企業員工總數分析…2-84

圖3-1 1998~2002我國醫療儀器主要進口國…3-4

圖3-2 1998~2002我國醫療儀器主要出口國…3-6

圖3-3 醫療器材產業產品分類關聯圖…3-24

圖3-4 2002年國內醫療儀器廠商結構…3-45

圖3-5 台灣醫療儀器廠商在中國大陸設立據點狀況…3-61

章節檔案下載
第一章 緒 論
5
0 元/點
第二章 中國大陸醫療儀器產業發展環境掃描
107
0 元/點
第三章 台灣醫療儀器產業發展環境掃描
62
0 元/點
第四章 兩岸醫療儀器產業競合分析
19
0 元/點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
0 元/點
第六章 參考資料
6
0 元/點
上一篇推動軍機商維發展策略與加速國有...
下一篇居家醫療照護產業現況與趨勢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