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寰宇藥品資料管理股份有限公司(IMS)針對全球超過70個國家的統計資料推估顯示,2006年全球藥品市場統計達6,430億美元,較2005年成長7%。就各區域市場分析,北美地區藥品銷售額達2,901億美元,佔世界銷售額的45%,較2005年成長8.3%,其中美國是全球藥品市場最暢旺、新藥開發最多的地區。歐洲地區2006年藥品銷售額達1,232億美元,佔世界銷售額的19%,較2005年只成長4.4%。日本2006年藥品銷售額達640億美元,佔世界銷售額的10%,較2005年成長0.4%,日本雖然是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但由於大部份醫藥費用由保險給付,加上政府控制藥價並訂定學名藥品目表,限制藥價及藥品的使用,影響藥品市場的成長。而其他拉丁美洲藥品市場達336億美元,成長12.7%。亞太地區(日本除外)及非洲藥品市場660億美元,成長10.5%,其中中國大陸的藥品市場最大達134億美元,成長率達12.3%。印度藥品市場達73億美元,印度是全球藥品市場成長最快的國家,成長率高達17.5%。
國內藥品市場依IMS資料顯示,2006年國內藥品市場總額達1,080億元,較2005年成長3.4%。其中國資藥廠佔25%,外資藥廠佔75%。以結構面分析,醫院市場佔78%,藥局及開業醫佔22%,醫院市場持續成長,相對藥局及開業醫市場衰退。產值方面,2006年國內產值達507.2億元,較2005年微幅成長1.2%,其中原料藥大幅成長高達16.6%,主要是因為海外訂單大幅增加所致,至於西藥製劑與中藥則較2005年衰退,幅度各為0.6%與5.4%。
展望未來由於健康維護醫療的需求,全球藥品市場將穩定成長,根據IMS 的預測,未來五年全球藥品市場將以6~9%的速度成長,成熟市場成長減緩,北美及歐洲成長率為5~8%,日本為3~6%。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拉丁美洲市場以及東歐市場成為快速增長的潛力地區,亞太、非洲的成長率為9~12%,拉丁美洲為7~10%。藥廠的市場布局也因之轉向發展中國家。
在廠商經營面上,則將因為藥品專利到期接踵而至,原開發藥廠與學名藥廠商的市場爭奪相持不下,價格操縱、藥品開發及併購等商業活動將更加熱絡。大藥廠不再仰仗暢銷藥品(blockbuster)支撐營收,而將重視特殊利基產品的開發及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及服務,亦將更為仰賴外部創新的技術或產品,與生技公司及研發型公司間的合作將持續加強。未來數年,中樞神經、抗腫瘤、及免疫藥品將是大藥廠研發線中需求最高的項目,研發該類產品的新創或中型公司將有更好的合作選擇及議價優勢。
反觀我國醫藥產業,因2006年第三季國內健保藥價公布,調整藥價總金額高達新台幣70~90億元,創下歷年新高。藥價刪減勢將壓縮藥廠的利潤,國內廠商大部分以學名藥為主,利潤本就有限,在藥價降幅加大的情形下,未來經營國內市場將會更為辛苦。由於國內健保藥價給付日趨緊縮,促使廠商積極另闢商機,在國際有利於藥品出口的趨勢影響下,國內廠商已朝開拓海外市場及開發創新藥品兩方面來進行,希望突破現有市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