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及金屬礦物等原物料價格從2000年之後就不斷上漲,若以世界銀行所進行的統計來看,近四年內不僅能源指數的上漲幅度高達100%,金屬礦物指數亦有40%的漲幅,而其上漲的原因,除了部分是由投機資金所帶動外,其餘主要是因為全球景氣復甦及新興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等所衍生之大量需求所推升,其中又以新興市場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影響最大。
能源部分,原油、天然氣及煤之新增需求多來自於新興國家,在原油供給缺乏彈性、需求又大量增加的情況下,不僅高油價可能成為常態,也因替代效應而使天然氣的價格隨之同步高漲;煤則受到先進國家環保意識高漲的影響,新增消費多來自中國大陸及印度兩國,預計短期內煤占此兩國之能源結構比重不會出現劇烈變化,故需求量將隨著兩國的經濟成長而增加,價格出現支撐力道。
金屬礦物及其他原物料方面,鋼鐵、水泥的價格漲跌依附於下游需求的情形,如汽車製造、房屋建築、公共建設等,故快速發展的新興國家,同樣成為全球鋼鐵與水泥需求的成長源,而原鋁與紙漿亦有相當大部分的新增需求是來自新興國家。
由此可知,新興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情況,對原物料價格漲跌將有一定的影響。預計影響最大的新興國家分別是中國大陸、印度與俄羅斯三國,其中印度、俄羅斯因分別以服務業及天然資源出口為其產業主要架構,故短期間對原物料需求之影響將較中國大陸為小。
儘管中國大陸短期內因缺電、運輸能力不足、宏觀調控等因素而面臨成長瓶頸,但長期來看,在基礎建設與製造業規模仍繼續擴大的情形下,未來仍將是原物料需求的主要新增來源,對全球原物料價格具有舉足輕重之影響。
由於我國處於一個天然資源較缺乏的經營環境,大多原物料皆需仰賴國外進口,使得全球原物料價格變化對於台灣產業之影響程度頗大,故本書亦應用投入產出(IO)模型之計算分析,藉以了解各項原物料價格漲跌,對台灣主要出口產業所造成之衝擊程度,進而提供政府與產業之應變措施建議,以避免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波動衝擊國內各產業之表現,期能提供各界營運調整與決策制定之參考,從而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