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明的進步與生活水準的提升,在飲食與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下,肥胖已成為一種流行病。歐美日等國因肥胖人口增加及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而加速減重食品之需求與市場發展。近年來我國亦面臨國人體重的問題。在飲食及生活型態影響下,國人逐漸出現營養過剩,加上國人追求健康瘦身觀念,以致減重食品上市速度非常之快,但由於市場上仍未有一政府核可之減重食品出現,造成消費者在食用上有安全疑慮,有待政府嚴格管控及教導民眾正確的生活習慣、飲食方式。
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1)國內提供減重食品的廠商包括一般食品廠商、中西藥廠商、生技廠商及進口商,其中進口商所供應的產品佔絕大多數。在一般食品廠商大多提供低熱量等特性產品,於一般通路販售;在減重功效之保健食品,則以進口商為主,以直銷販售為主。
(2)國內低熱量等特性食品原料依賴進口,主要進口來源為法國及中國大陸;進口品項以山梨醇為最大宗。未來食品的發展趨勢,應不離”低脂、低糖、低鹽、低熱量及低膽固醇”等產品。鑑於我國此類產品相關原料大都來自國外,且佔產品成本比重不低,未來若要發展此類產品應於國內建立相關產品的原料技術,以解決產品用料問題。
(3)國內減重食品之產品品質與宣稱良莠不齊,使消費者食用率及忠誠度均不高,造成減重食品一上市就如「打帶跑」的情況,因而產品生命週期僅維持在3-5年。
(4)減重食品主要購買者為女性,學生每月平均支出金額以新台幣一百元以下為多,購買產品以茶包為主;上班族每月平均支出金額則在新台幣一千元以上,購買產品以錠劑、膠囊狀保健食品為主。兩者購買減重產品作用機制均以減少油脂吸收之成分如綠茶、普洱茶、甲殼質等。
(5)消費者獲知減重食品的訊息管道,主要還是依賴「人」推銷為主,不管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或是專業人士(醫師、營養師、藥房)之推薦,均有不錯的效果;而各種廣告工具,如電視、電台、雜誌等以重覆宣傳方式使消費者對所宣傳產品從懷疑到嚐試使用心態,亦有不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