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疆界逐漸消弭的今天,各國所採取的政策與措施,在彼此之間都會造成影響與衝擊,因此在進行前瞻情境研擬或願景推演時,對於其他主要國家的政策動態進行觀測與標竿,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本次研究選定與臺灣較為接近的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以及成功經驗值得借鏡的德國做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面對的問題、採取的應對做法、實際推行的方案或計畫,並與臺灣進行比較,藉此尋求臺灣在科技與產業政策運作的突破機會。
透過對標竿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指標表現、面對之競爭課題,以及近期發展策略與政策動向的垂直與水平解析,發現在經濟危機後,各標竿國家所提之政策多以促進經濟復甦為主,輔以各項配套措施,在細節上雖有不同,但策略主軸大致可分為產業結構優化、創新系統強化、國際市場連結、政府角色與效能4 點,而這些也是臺灣在短期發展策略與長期國家願景研擬時,所必須面對的重點項目。
在產業結構優化上,各國均推行特定策略強化製造業之發展,並將ICT 視為創新基盤,以融合為概念帶動整體產業發展;在創新系統強化上,各國均積極進行相關制度改革,包括法規的新訂與修改、基礎建設的整頓、人才庫的擴大,以提高創新要素的使用效益;在國際市場連結上,各國均以官方或非官方途徑建立起合作關係,並在國內以示範場域進行制度或技術的測試,吸引國際資源投入;在政府角色與效能上,跨部會協調、保持組織彈性、並定期檢視政策成果,是維持政策品質的必要做法。
關鍵字:德國高科技戰略、日本再興戰略、韓國創造經濟、中國大陸創新驅動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