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之資通訊產業發展軌跡,在1990年初期,在內部環境方面,經濟改革開放步調持續,特別是從沿海經濟特區進行外貿合作。而在外部環境方面,歐美資通訊廠商基於歐美市場趨於成熟飽和、亞太等新興市場的崛起,復以降低成本等因素,紛將價值鏈活動進行重新配置移轉。在內外環境變化之下,帶動中國大陸資通訊產業之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從1980年到2003年,中國大陸電子資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2000年到2002年,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成長。至2004,中國大陸更進一步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子資訊國。
而在價值活動演進方面,中國大陸資通訊廠商由於發展時間較短,因此相較於國際廠商而言,較缺乏研發、設計與製造能力。不過基於龐大之內需市場潛力,中國大陸資通訊廠商積極發展其在中國大陸之通路與行銷能力,從而建構其產業地位。然而面對WTO開放加速國際資通訊廠商在中國大陸之佈局,使得中國大陸資通訊廠商積極採取多元之國際合作策略以進一步建構其核心競爭能力。
綜觀中國大陸資通訊廠商之國際化軌跡,可分析中國大陸國際合作模式,過去是以各種價值活動合作提昇能力後,特別是研發與製造活動之合作。而今則更進一步以收購、購併國際ICT大廠獲利不佳部門以陸續取得資訊、行動通訊及網路通訊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及全球品牌市場,進而在各領域各自形成主導性國際級廠商,在電腦領域以聯想為首,行動通訊領域有TCL與Bird、網路通訊領域則有華為與中興,因此在資通訊領域中國大陸正建立起足以與全球廠商競爭之國際級廠商,可藉此打破侷限於中國大陸市場的格局,登上國際競爭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