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題經由保健食品價值鏈分析,發掘全球保健食品之開發思維,作為後續產品開發之參考。同時藉由創新擴散理論與產品生命週期概念,探討保健機能性素材成功拓展之關鍵因素。主要發現與結論如下:
成功的素材在研究開發期時,皆需有足以支撐後續創新發展之廣大市場為後盾,才有可能乘勢壯大。進入引入期後,除需具備素材應有的基本要素外,獲得政府在食品上之使用核准,以及與其他具有健康特質的產品搭配亦極為關鍵。另在成長階段,應擴大原有市場規模;而在成熟階段,應加強產品之優質化、差異化與多樣化,以延續並開創新契機。
保健食品功效發展呈現S型走勢,而消費者期望提供的保健功效亦如同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由下而上逐級發展。隨著個人化時代的到來,保健食品已由原本鎖定大眾市場日趨分眾化,尤其營養基因體更開啟為不同消費族群甚至個人提供客製化保健食品之商機。
另從創新擴散步驟發現,保健食品由最初之機能素材到最終成為被消費者接受之創新產品,整個擴散時程可能要花費十年以上。這些產品在研發之初,多係以解決人們關切之健康議題為出發點,且多以尋求大學相關專家協助為主,並進而申請相關專利。其中創新的發明兼發展者(inventor-developer)是否具備預測最終潛在接受者需求之能力,將影響產品創新走向至鉅。在後續擴散過程中,均以投入臨床試驗做為向潛在接受者推廣之主要方式。此外,不同地區之創新擴散模式亦可能有所不同,原本已在國外創新擴散之產品(如芬蘭木糖醇),引進不同市場(如在日本)後,仍需適度修正以符合當地行銷方式。
本研究分析日本保健食品得以在全球佔有重要地位之原因,最大的成功來自於產品均在日本獲得不錯的銷售佐證,其他幾項因素亦頗具關鍵:1.日本已從歷年的人口統計調查及國民營養調查中,轉變成支持國民健康使用之特定用保健食品開發數據。2.優先採用已獲日本健康食品營養協會(Japan Health Food & Nutrition Food Association)認證的產品,不僅其在市場反應佳,且具長久使用經驗。3.日本厚生勞動省隨著社會環境變化,修正特定用保健食品制度。4.業者具備開發可以滿足全球消費者普遍重視與需求之保健功效產品的能力。
本研究建議未來台灣保健食品之開發策略,可由:(1)建立以食品型態為主的疾病預防資料庫。(2)善用兩岸保健食品產業互補優勢。(3)結合醫藥界能量與藥品研發模式。(4)掌握與滿足消費者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