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球聚酯纖維的產能約1,866萬公噸,其中台灣345萬公噸、中國大陸315萬公噸、南韓244萬公噸、美國257萬公噸,是全球的前四大聚酯纖維生產國。
中國大陸近兩年來聚酯纖維產能不斷擴充,但自1997年以來,東南亞各國及南韓挾其貨幣貶值之威,加上其聚酯纖維生產廠商規模普遍大於中國大陸,具有較高生產成本優勢,所
以估計短期內,聚酯纖維進口品還是會對大陸國內市場造成一定的衝擊,也不利其紡織品的出口,有鑑於此,大陸調整其化纖工業結構,從調整原料結構、企業組織結構、企業資本結
構、化纖產品結構與技術結構著手。
韓國趁1998年金融風暴貨幣貶值之機,大量低價拋售而增加獲利,但也必須面對進口原料成本提高的窘境,目前除企業重組策略外,韓國人纖廠彼此策略聯盟,共同開發高附加價
值產品,也由於意識到該國勞工、地價成本偏高、國際各經濟組織加強貿易壁壘等情況,積極尋求海外投資,藉由調整投資方向、提昇產品競爭力雙管齊下克服困難。
我國聚酯纖維部份業者則將投資轉向非纖維領域,瞄準需求較高但供應不足的瓶級聚酯市場,也有將投資地區轉向,像東帝士便將亞洲擴建計畫降溫,重心轉至墨西哥,另外,歐洲市
場較不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未來化纖產品需求仍可維持穩定成長,該地區對我國產品品質有相當程度的肯定,只要能掌握縮短交期等非價格競爭優勢,國內聚酯纖維產品應該可以在
歐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此外,業界也不斷在生產技術及附加價值上提昇,例如:應用橫切面技術來增加聚酯纖維的強度、應用固態聚合技術提高其生產效率等,都是提高附加價值、
差異化發展產品的方式。
內容大綱
說明本專題之研究目的、研究之產業與地區範圍、研究架構、方法及限制
競爭力之解讀與衡量方式
說明本專題中國際競爭力之定義、衡量方法及指標
全球人纖產業發展現況與展望
整理介紹全球人纖市場現況、生產廠商動向及人纖產品之技術發展趨勢
主要競爭對手國人纖產業總體環境之探討
主要國家人纖產業國際競爭能力之展現
主要國家人纖產業國際競爭條件之探討
國際競爭力總檢視與建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