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球聚醯亞胺薄膜市場規模約為3.83億美元,主要市場以美國最大,佔整體市場的52﹪,亞太地區次之,未來需求成長幅度則以亞太地區最大,預估2003年全球聚醯亞胺薄膜市場規模將達7.93億美元,平均成長幅度達15﹪左右。日本1998年聚醯亞胺薄膜需求量為1,200公噸,市場規模為231億日圓,其中60﹪產品應用於FPC、24﹪應用在TAB,仍以杜邦的市場佔有率最高,約佔6成左右。而1998年日本聚醯亞胺塗料市場需求量約為95公噸,市場規模約為95億日圓,預估2001年市場規模將增加到144億日圓,需求量增加到150公噸,平均需求量成長率為19﹪。日本聚醯亞胺塗料主要應用在IC和LCD相關產業上,其中IC相關應用約佔87.5﹪,主要的供應商有日立化成-杜邦、Toray、Asahi、Sumitomo、JSR、Nissan Chemical等公司,產品應用趨勢以感光型聚醯亞胺樹脂為主。
我國由於IC半導體、電子、通訊、光電相關產業的發達,對於聚醯亞胺樹脂的應用以薄膜、塗料為主,聚醯亞胺薄膜的應用主要在於軟性印刷電路板(FPC)、TAB、電線電纜絕緣、馬達發電機絕緣、感壓膠帶等方面;而聚醯亞胺塗料則多應用於IC半導體和LCD的製造上,在應用型態上與日本極為接近,目前國內僅有太巨一家生產聚醯亞胺,產品以薄膜為主,其他應用型態並沒有生產,均須仰賴進口供應。
1998年我國聚醯亞胺樹脂直接需求量為22,576公斤,主要的應用在IC製造上,約佔60.9﹪左右,其次為FPC佔20.8﹪、LCD配向膜佔13.3﹪,其他應用則佔5.1﹪。此外,由於國內上下游產業尚未完全建構完成,對於聚醯亞胺產品多直接進口其下游終端產品,而非進口聚醯亞胺進行加工應用,如國內軟板廠進口FCCL基板材、導線架及封裝廠進口LOC膠帶/LOC導線架、LCD廠進口TAB膠帶或TAB驅動IC,均使得國內對於聚醯亞胺樹脂的實際需求遠大於上述所列之數據,未來若其應用之上下游產業建構完成,則對於聚醯亞胺樹脂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1998年我國聚醯亞胺薄膜的需求量為8,000公斤左右,未來發展仍將視國內軟性印刷電路板需求而定,預估年複合成長率約為30~40﹪,到2001年聚醯亞胺薄膜需求量可達18,000公斤。而我國已成為國際上重要的IC及LCD製造重鎮,未來聚醯亞胺塗料需求將會隨著IC製造業和LCD產量成長而增加,除直接應用在IC晶圓保護及LCD配向膜之外,潛在的LOC膠帶和TAB膠帶/驅動IC的市場,亦會帶動聚醯亞胺塗料需求的成長。
由於電子相關產業是目前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近幾年的成長幅度相當快速,國內業者對於其相關化學品及材料市場潛力非常關注,建議國內業者如欲進入聚醯亞胺樹脂相關領域,必須結合下游應用廠商及研究機構,共同投入過去使用或發展之經驗,克服產品成本、技術、專利等困難,以縮短產品上市時程,培養技術能力,才能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