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原料因具有質輕、透明、不易破裂,復伽工性佳,已大量取代傳統的玻璃、紙及金屬,用來包裝、儲存及運送藥品,1998年全球醫藥用高分子包裝材料總需求為60.4萬公噸,預計未來將以每年2.6%速率成長,至2001年達65.6萬公噸。主要的醫藥用高分子包裝材料有HDPE、PP、PVC、PET、PS等幾種,其中以HDPE用量為最大宗,1998年約佔50%左右,PP、LDPE次之,分別為15.6%及10.3%。
1998年全球醫藥包裝依產品應用分佈,主要以塑膠瓶類用量最大,約為29億美元,佔總市場值26.1%,其次為泡殼包裝佔21%、瓶蓋佔10%。藥用塑膠瓶持續地改善透明度、阻隔性及加工性,加上原有不易破裂的優點,幾乎已經取代先前使用的玻璃瓶,金屬罐,用在大部份的固型劑、液劑及粉末藥品。而隨著21世紀的到來,泡殼包裝耐是全球醫藥包裝業成長幅度最大的類型,預估年平均成長率達6.1%,至2001年市場值將近28億美元,佔全部醫孳包裝的22%。
基於安全衛生考量,拋棄式醫藥用包裝材未來亦有其成長潛力,全球靜脈注射容器的市場需求值,將由1998年3.4億美元,以每年3.4%成長速率成長,至2001年為3.8億美元,將取代部分玻璃藥水瓶和安瓿瓶(Ampules)的市場。預先充填注射針筒也因其拋棄式、防污染的特點,廣泛用於疫苗注射、緊急救護上,其市場值未來每年將以4.0%速度成長,至2001年達1.5億美元。
我國醫藥用高分子包裝以HDPE、PP、PVC、PET、LDPE、PS等材料為主,1998年需求量約為4,000公噸,其中以HDPE佔38%比例最高,主要由於HDPE不含添加劑、價格低廉,所以廣泛用於醫藥用塑膠瓶、瓶蓋的製造。
估計我國約有五成藥品是以藥用塑膠瓶和瓶蓋方式包裝,這和國內醫院及診所用藥系統仍採用大包裝(100顆以上的錠劑、膠囊)有很大的關係。預期因單位劑量包裝方式逐漸被採用下,泡殼包裝將有10.0%的成長率,至2001年需求值為2.9億元。同時,以1998年台灣泡殼包裝與藥用塑膠瓶兩者市場值相比較,發現比值只有0.39,相對於美、日兩國的相較值1.27及1.16,明顯偏低許多,倘若未來政府逐漸開放處方藥轉為OTC(非處方藥),具有攜帶方便、服藥容易、印刷精美等優點的泡殼包裝,其未來發展潛力將更加值得期待。
近年來,在醫藥包裝材料上有二個極重要的趨勢,首先是取代PVC材料的出現,其二是高阻氣材料的開發。一般而言,由於Metallocene(金烯)觸媒出現,使得高分子結構有了大幅度改變,以往Ziegler-Natta觸媒所無法達到的位向性(Tacticity)、窄分子量分佈及窄分子組成分佈,如今皆可輕易完成,使得其特性有如PVC般或呈現阻氣的效果,因此如mPE、mPP等材料,應用其低熱封溫度、高熱封強度及透明等特性,會取代PVC在包裝上之應用,同樣也 由於金烯觸媒所帶來的結構改變,高透明阻氣mCOC與高耐熱阻氣sPS薄膜,皆為下一世代醫藥包裝工程師的另一期待。
國內醫藥用高分子包裝產業,雖然替代品及原料供應商之威脅有限,但由於下游客戶不斷壓低價格以及潛在進入者帶來之隱憂,加上市場仍不具規模和現存廠商競爭激烈,使得產業本身利潤逐漸滑落,產業吸引力也日趨降低,因此業者如何擴大產業經濟規模、提昇本身競爭優勢、增加獲利率,成為當務之急。
在新版十大新興工業發展目標中,新增生物技術工業可享租稅減免、科技專案及低利貸款等多項優惠措施,預估其至2000年產 值將超過10億美元,年平均成長率20.6%,同樣對製藥工業市有一定的增長助力,這些將有助於我國醫藥用高分子包裝材料產業之拓展。展望未來國內醫藥包裝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業界應及早與下游醫藥業建立合作基礎,樹立優良品質形象、強化產品差異性,並與上游原料業整合,積極培育相關設計人才,開發特殊應用,方能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