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和產能過剩,1998年以來,人纖加工絲進入極度競爭的局面。人纖加工絲價格下跌,加上銷售不順,庫存量高,業者在供過於求、產品去化無處壓力下,損失
慘重。於是自1998年第四季人纖加工絲業者以歲休、停產方式來降低開工率,1998年的人纖加工絲業的開工率約為79.5%,並且向公平會提出聯合減產方案以建立產銷新
秩序。
至1999年各化纖廠協議不再擴產,加計聯合減產持續進行等因應措施下,預計人纖加工絲業供需均衡點將於2000年浮現,且預計2000年下半年加入世界貿易組
織(WTO)後,大陸外銷市場可望打開,將有助於我國廠商拓展外銷市場。因未來兩年內無新產能開出,故我國人纖加工絲業得見春暖花開。
從海關出口統計來看,我國1999年聚酯加工絲出口至香港轉口到中國大陸市場之情勢不佳,究其主要原因是大陸政府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如:打擊走私、提高化纖原料的自給
率,使得大陸市場的化纖產品進口逐步的減少。因此我國化纖業者唯有增強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研發能力,開拓出口市場才能度過難關。
展望2000年的台灣人纖加工絲業,最糟的情況已過去,排除天災、金融事件及政治因素,刺激我國2000年人纖加工絲出口量之有利因素為:一、中國大陸加入WTO後,將逐
步取消其人纖及加工絲進口關稅和進口限額;二、聚酯絲及加工絲業者聯合減產以建立產銷新秩序;三、兩岸簽訂價格保證協定以控制供給量的方式,穩定加工絲業的價格,藉此提高
與織布業的議價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