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國際化趨勢與影響力 3
1.1 國際化趨勢 3
1.2 國際化的影響力 8
1.3.研究目的與方法 11
2.臺灣產業發展現況與核心能耐 15
2.1 產業發展環境(PEST) 15
2.2 產業發展現況 16
2.2.1 食品產業 16
2.2.2 周邊產業 25
2.3 產業核心能耐 28
3.大陸產業發展現況與核心能耐 30
3.1 產業發展環境(PEST) 30
3.2 產業發展現況 40
3.2.1 食品產業 40
3.2.2 周邊產業 49
3.3 產業核心能耐 55
4.兩岸產業合作商機 57
4.1 過去經驗 57
4.2 未來展望 64
5.兩岸產業鏈整合模式與效益 68
5.1 案例一:保健食品產業鏈整合 68
5.2 案例二:鮮食與周邊產業價值鏈整合 74
5.3 案例三:食品與包裝機械產業整合 80
6.結論與建議 84
6.1 兩岸食品與周邊產業現況與差異 84
6.2 兩岸食品與周邊產業價值鏈整合重點及效益 88
6.3 臺灣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下一步 91
7.參考文獻 94
8.謝誌 99
表目次
頁次
表1-1 亞洲區域自由貿易關係不斷擴大 9
表2-1 臺灣食品廠商認為未來前五大潛力產業與產品 18
表2-2 臺灣廠商海外布局版圖 23
表2-3 臺灣食品產業的競爭力分析 28
表3-1 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重點及對食品產業之影響 32
表3-2 中國大陸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及職責 33
表3-3 中國衛生部公告之新資源食品名單 35
表3-4 中國大陸認列87項既為藥品又為食品的保健食品原料 36
表3-5 中國大陸認列114項可用於保健食品原料 36
表3-6 中國大陸59種禁用於保健食品原料 37
表3-7 中國大陸優勢農產品的區域佈局 42
表3-8 2009年中國大陸上市保健食品廠商經營狀況 45
表3-9 中國大陸食品和包裝機械業 49
表3-10 2009年中國物流示範及實驗基地 51
表3-11 2009年主要外資零售在中國大陸經營狀況 53
表3-12 中國大陸植物提取物廠商分布 55
表3-13 中國大陸食品產業的競爭力分析 56
表4-1 臺灣食品品牌已於中國大陸獲得消費者肯定 62
表4-2 兩岸產業產業具有優勢互補的特性 64
表4-3 兩岸食品與周邊產業發展的未來商機 67
表5-1 臺灣可同時做為食品使用之中藥材 73
表5-2 全家與7-ELEVEN在中國大陸上海的經營 77
表6-1 兩岸食品與周邊產業之差異比較 85
表6-2 兩岸食品與周邊產業合作商機及效益 89
圖目次
頁次
圖1-1 亞洲食品巿場未來潛力空間大 3
圖1-2 亞洲不同的食品巿場其產業成熟度有異 4
圖1-3 亞洲食品與飲料巿場規模 5
圖1-4 食品產業的國際價值鏈移動具有規則脈絡 6
圖1-5 全球食品以滿足消費者四大需求發展 7
圖1-6 國際化的影響力 8
圖1-7 食品產業國際購併風潮興起 10
圖1-8 研究架構 12
圖1-9 價值鏈移動分析模式與產品生命週期之關係 14
圖2-1 臺灣食品與周邊產業環境分析(PEST) 15
圖2-2 臺灣食品產業處於成熟期 17
圖2-3 臺灣保健食品產業鏈已趨完整 19
圖2-4 臺灣鮮食產業價值鏈整合效益出色 20
圖2-5 臺灣食品廠商反應的經營問題 21
圖2-6 臺灣廠商海外布局重心置於中國大陸及東南亞 22
圖2-7 臺灣不同使用程度的食品通路 27
圖3-1 中國大陸食品與周邊產業環境分析(PEST) 31
圖3-2 大陸進口食品管制流程及重點 34
圖3-3 中國大陸冷鏈物流發展政策將帶動相關鮮食產業環境升級 38
圖3-4 中國大陸食品工業近十年產值變化 40
圖3-5 中國大陸不同食品巿場熱度有異 41
圖3-6 中國大陸保健食品巿場於不穩定中成長 44
圖3-7 2009年中國大陸保健食品銷售通路及區域結構 46
圖3-8 中國大陸不同地區鮮食發展階段 48
圖3-9 中國大陸鮮食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48
圖4-1 臺灣食品廠商布局中國大陸的歷程演進 58
圖4-2 臺灣食品廠商於中國大陸的布局範圍 59
圖4-3 1990年代鰻魚產業價值鏈轉移至中國大陸 60
圖4-4 近五年臺灣保健食品對中國大陸貿易狀況 63
圖4-5 兩岸價值鏈整合共創效益 65
圖5-1 兩岸保健食品產業鏈整合模式 70
圖5-2 兩岸鮮食產業價值鏈整合 76
圖5-3 兩岸食品與包裝機械產業鏈整合 81
圖5-4 宏全創新的服務模式 83
圖6-1 臺灣食品產業以跨業整合等軟實力創造長期價值 92